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找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發力點

發布時間:2023-11-07 11:00:00來源: 經濟日報

  日前發布的《國務院關(guan) 於(yu) 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國家戰略有效實施。其中主要舉(ju) 措包括,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加強對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文化繁榮、生態保護、城鄉(xiang) 融合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加大對糧食生產(chan) 各個(ge) 環節、各類主體(ti) 的金融保障力度;強化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支持;拓寬涉農(nong) 主體(ti) 融資渠道;等等。

  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

  金融服務進村入戶,首先得靠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其中包含基礎金融服務、信用體(ti) 係建設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內(nei) 容。

  近年來,我國縣域和農(nong) 村地區的基礎金融服務發展迅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銀行機構的網點已覆蓋97.9%的鄉(xiang) 鎮,基本實現了鄉(xiang) 鄉(xiang) 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

  以基礎金融服務為(wei) “地基”,農(nong) 村信用體(ti) 係建設紮實推進。金融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精準授信是關(guan) 鍵,而精準授信的難點在於(yu) ,如何有效獲取農(nong) 戶信息、如何評定信用等級、如何確定貸款的額度與(yu) 價(jia) 格。建設農(nong) 村信用體(ti) 係,就是要解決(jue) 這些難點問題。

  記者調研發現,目前農(nong) 村信用體(ti) 係建設的基本思路是,銀行與(yu) 地方政府尤其是行政村合作,前者發揮資金、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後者發揮人熟、地熟優(you) 勢,二者在信息獲取、信用評級、貸後管理等方麵優(you) 勢互補、形成合力。

  目前,多家金融機構正在探索開展“黨(dang) 建+金融”模式。湖南瀏陽農(nong) 商行與(yu) 地方政府聯合開展“黨(dang) 建引領村官行動”,選派金融村官入駐當地行政村,銀行員工下沉到一線,通過駐村辦公、全覆蓋走訪等方式,把金融服務搬到田間地頭。

  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也於(yu) 近日推出了“黨(dang) 建+金融+科技”信用村信用戶綜合服務平台。借助該平台,村委會(hui) 可以通過線上渠道,申請信用村評定、推薦客戶。銀行則能夠更精準地獲取客戶,監測、管理信用村的創建成效。目前,農(nong) 業(ye) 銀行海南分行已累計創建“黨(dang) 建+信用村”1030個(ge) ,在信用村累計投放農(nong) 戶貸款44億(yi) 元,惠及4.6萬(wan) 戶農(nong) 戶。

  農(nong) 村信用體(ti) 係建設還有一個(ge) 有益途徑——鄉(xiang) 村善治。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目前,中國工商銀行已聯合山西臨(lin) 汾、四川成都、北京密雲(yun) 等地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政府部門,打造了“鄉(xiang) 風積分管理平台”,提供“積分申請—審批—公示—兌(dui) 換—對賬”等全流程服務。“這不僅(jin) 有助於(yu) 提升‘鄉(xiang) 村治理積分製’的落地效率,還能幫助銀行通過積分數據,建立起農(nong) 戶、農(nong) 村的信用畫像,精準觸達優(you) 質的信用村、信用戶,為(wei) 其提供信貸支持。”工商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

  “接下來,要健全農(nong) 村金融服務體(ti) 係,構建層次分明、優(you) 勢互補、競爭(zheng) 合作的銀行機構服務格局。”金融監管總局有關(guan) 負責人說,其中,農(nong) 村中小銀行網點多、分布廣,是離農(nong) 民最近的金融機構。目前,全國農(nong) 村中小銀行共3862家,70%以上的法人機構在縣域,營業(ye) 網點近8萬(wan) 家,承擔了絕大部分鄉(xiang) 鎮金融服務空白、機構空白覆蓋任務。“金融監管總局將引領農(nong) 村中小銀行深入踐行‘金融為(wei) 民’理念,聚焦‘三農(nong) ’領域的急難愁盼問題,充分發揮金融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用。”該負責人說。

  匹配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特點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意見》提出,加強對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文化繁榮、生態保護、城鄉(xiang) 融合等領域的金融支持。

  “金融服務要匹配產(chan) 業(ye) 特點。”中國郵政儲(chu) 蓄銀行零售業(ye) 務總監梁世棟說,“農(nong) 村有很多特色產(chan) 業(ye) ,比如江西的馬家柚、廣東(dong) 的陳皮等,但這些產(chan) 業(ye) 各具特點、信貸需求不同,貸款額度、期限、還款方式均有差異。”

  為(wei) 此,郵儲(chu) 銀行堅持“一產(chan) 業(ye) 一方案”,為(wei) 產(chan) 業(ye) 匹配、製定不同的產(chan) 品要素,根據客戶的資金結算、經營周期特點,拓寬抵押物、質押物範圍。截至2023年9月末,該行產(chan) 業(ye) 貸累計投放破千億(yi) 元,結餘(yu) 較上年末增加超820億(yi) 元,服務近20萬(wan) 戶產(chan) 業(ye) 經營主體(ti) 。

  對部分農(nong) 戶來說,金融產(chan) 品依然是他們(men) 不了解的領域。為(wei) 了適應農(nong) 戶的這一特征,多家商業(ye) 銀行變坐商為(wei) 行商,主動上門、主動授信。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主動授信並非易事,其背後要依托銀行對信用信息數據的積累、對風險的精準識別能力。

  “從(cong) 邏輯上看,主動授信要深挖多維數據價(jia) 值,形成精細化的客戶分群畫像,有了這個(ge) 畫像,銀行就能從(cong) 中選出有信貸需求的、資質較好的客戶,實現遠程觸達、秒批秒貸,客戶的體(ti) 驗也比較好。”梁世棟說。截至2023年9月末,郵儲(chu) 銀行主動授信累計授信金額已達2350億(yi) 元,貸款餘(yu) 額超1180億(yi) 元,不良率不足0.5%。

  對部分涉及範圍廣、跨度大的產(chan) 業(ye) 項目來說,綜合金融服務越發重要與(yu) 必要。位於(yu) 貴州省銅仁市的梵淨山素有“貴州第一名山”之稱,屬於(yu) 國家5A級旅遊景區。“該景區的配套服務設施項目資金需求量較大,資金缺口問題突出。”工商銀行貴州銅仁分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

  如何解決(jue) ?創新融資渠道很重要。工行貴州銅仁分行嚐試以“資本金+基金+銀團融資”形式為(wei) 項目提供支持。一方麵,解決(jue) 項目的前期資金。該行配合基金公司開展調查,從(cong) 金融專(zhuan) 業(ye) 角度為(wei) 基金公司提供盡調材料,項目最終獲得文旅基金22000萬(wan) 元。另一方麵,保障後續信貸資金順利投入。工商銀行與(yu) 中國進出口銀行共同牽頭、籌組項目銀團,著力協調不同銀行的審批速度,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累計發放貸款45000萬(wan) 元,進一步提升了梵淨山景區的運營接待能力。

  “金融機構要因地製宜、探索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金融服務模式,積極支持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鏈、循環鏈和價(jia) 值鏈全麵升級。”農(nong) 業(ye) 銀行副行長劉加旺說,接下來,農(nong) 業(ye) 銀行將通過產(chan) 品創新、模式優(you) 化、多方聯動等方式,加快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金融服務的協同耦合,支持把產(chan) 業(ye) 鏈主體(ti) 留在縣域、增值收益留給農(nong) 民。

  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意見》提出,加大對糧食生產(chan) 各個(ge) 環節、各類主體(ti) 的金融保障力度;強化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信貸支持;拓寬涉農(nong) 主體(ti) 融資渠道,穩妥推廣農(nong) 村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和林權抵押貸款;等等。

  “當前全國秋糧收獲已過半,金融監管總局高度重視糧食收購資金的供應工作。”金融監管總局政策性銀行監管工作相關(guan) 負責人韓冰表示,9月份已會(hui) 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等有關(guan) 部委,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切實做好2023年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

  為(wei) 了貫徹落實好以上通知精神,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已安排1800億(yi) 元信貸資金,專(zhuan) 項用於(yu) 支持秋糧收購,較2022年同期增加100億(yi) 元,後續還將根據收購情況隨時增加。“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關(guan) 注金融機構對糧食領域的信貸投放情況,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糧食收購資金供應的主渠道作用,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韓冰說。

  除了糧食收購,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也將成為(wei) 金融機構的發力點。在吉林省鬆原市乾安縣讓字鎮海字村,此前的大片鹽堿地已變成了連片稻田。國家開發銀行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開發銀行吉林分行向鬆原鹽堿地改造項目投放貸款3.6億(yi) 元,預計年末將實現新增耕地1468公頃。項目整體(ti) 建成後,預計可耕地增容15萬(wan) 畝(mu) ,糧食增產(chan) 1億(yi) 斤,農(nong) 民增收1.3億(yi) 元。

  “下一步,開發銀行將持續發揮開發性金融功能作用,聚焦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精準補短板、強弱項,用好農(nong) 田建設專(zhuan) 項貸款,優(you) 化信貸資源配置,堅持讓利於(yu) 農(nong) ,為(wei)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該負責人表示,截至2023年9月中旬,開發銀行累計發放農(nong) 田建設貸款245億(yi) 元,計劃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425萬(wan) 畝(mu) ,其中2023年發放53億(yi) 元,重點支持了吉林、江蘇、四川、廣西、寧夏等省市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和農(nong) 田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

  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則聚焦種子和耕地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全麵助力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金融機構要全麵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為(wei) 拓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空間、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作出更多金融貢獻。”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副行長劉加旺表示,農(nong) 業(ye) 銀行將圍繞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鹽堿地綜合利用、種業(ye) 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科技等重點領域,出台專(zhuan) 項金融方案,為(wei) “農(nong) 田到餐桌”糧食全產(chan) 業(ye) 鏈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