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家消防救援局:五年來全國消防救援站增加到近1萬個

發布時間:2023-11-07 14:1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11月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組建五周年建設發展有關(guan) 情況。

  應急管理部黨(dang) 委委員、國家消防救援局局長瓊色介紹,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消防工作,2018年在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決(jue) 定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五年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按照應急管理部黨(dang) 委的統一部署,主動融入應急管理工作大局,積極創新社會(hui) 消防安全治理,全力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經受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考驗,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消防工作和消防救援隊伍建設發生了全方位、深層次變革。

  這五年,消防救援隊伍建設走出全新之路。在中央和國家有關(guan) 部門以及地方黨(dang) 委政府的關(guan) 心支持下,相繼出台配套改革政策462項,規劃建設6個(ge) 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布局組建航空救援隊伍和機動隊伍,消防救援站從(cong) 7032個(ge) 增加到9657個(ge) ,力量總規模增至22萬(wan) 人,隊伍體(ti) 製一新、力量一新、結構一新、麵貌一新。

  這五年,社會(hui) 消防安全治理得到整體(ti) 優(you) 化。落實“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要求,各級黨(dang) 委政府每年開展消防工作考核巡查,行業(ye) 部門積極推進標準化管理,鄉(xiang) 鎮街道專(zhuan) 門成立消防站所,社會(hui) 單位建立健全自主管理機製,形成了社會(hui) 化消防工作新格局。貫徹全麵依法治國戰略,中央出台消防執法改革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兩(liang) 次修改消防法並開展執法檢查,各級製修訂地方性法規21部、政府和部門規章34件、國家行業(ye) 地方標準295個(ge) ,為(wei) 消防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發布實施首部國家中長期消防工作規劃,布局推進重大消防基礎項目,深化消防宣傳(chuan) “五進”,加強社會(hui) 消防安全文化培育,全國注冊(ce) 消防工程師超過10萬(wan) 人,消防特有工種技能人員達到140萬(wan) 人。

  這五年,防範化解消防安全風險取得顯著成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著眼從(cong) 根本上消除隱患、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問題,開展消防安全專(zhuan) 項整治三年行動,緊盯高層建築、大型綜合體(ti) 、“廠中廠”等高風險領域,及時跟進電化學儲(chu) 能、電動自行車等新興(xing) 業(ye) 態,堅持眼睛向下,加強監管執法,國家層麵先後掛牌95處重大和區域性火災隱患,各地累計督促整改火災隱患4300萬(wan) 餘(yu) 處。主動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優(you) 化消防監管模式,分級推出便民利企措施,及時回應公眾(zhong) 期待。五年來,在社會(hui) 經濟總量、城市建成區麵積、森林覆蓋率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全國火災形勢持續穩中向好,重特大火災事故起數下降35%。

  這五年,綜合消防救援能力實現全麵提升。改革轉製後,消防救援隊伍作為(wei) 我國應急救援的主力軍(jun) 和國家隊,救援職能大幅拓展,遂行任務成倍增加,麵臨(lin) 許多新的挑戰。各級隊伍加快轉型升級、提質強能,廣大指戰員鑽研新領域、學習(xi) 新本領,各地根據災害特點布點建設專(zhuan) 業(ye) 隊、補充新裝備,並探索實施機動力量布防組建和重點區域前置備勤等戰術戰法,適應“全災種、大應急”救援需要。同時,消防救援隊伍與(yu) 軍(jun) 隊應急力量和各類行業(ye) 領域專(zhuan) 業(ye) 救援力量、社會(hui) 應急力量建立了聯勤聯戰聯訓機製,在重大災害救援中協同處置、優(you) 勢互補。

  五年來,全隊伍共接警出動900餘(yu) 萬(wan) 起,出動人員9363萬(wan) 人次、車輛1670萬(wan) 輛次,營救疏散被困群眾(zhong) 295萬(wan) 餘(yu) 人,年接處警量相比轉製前增加近一倍。黨(dang) 委、政府和人民群眾(zhong) 給予這支隊伍很高的褒獎,全隊伍有17個(ge) 集體(ti) 、28名個(ge) 人受到國家級表彰,903個(ge) 集體(ti) 、1054名個(ge) 人受到省部級表彰,“火焰藍”新形象深入人心。(總台央視記者 曾文甫 梁佳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