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以文化的力量 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中新網運城11月7日電 (記者 範麗(li) 芳)致力於(yu) 打造傳(chuan) 統文化IP的單霽翔,已然成為(wei) 中國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播與(yu) 保護道路上的“IP人物”。
11月7日,因“故宮看門人”身份被大眾(zhong) 所熟識的單霽翔,以中國文物學會(hui) 會(hui) 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的身份,現身山西省運城市,參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運城思客會(hui) ”,並發表主題為(wei) 《文化的力量讓文化遺產(chan) 資源活起來》的演講。
山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省份,其中,運城是數量最多的地級市。此前,單霽翔不止一次參訪這裏。
“國家早期的木結構古建築數量不多,但是在運城這塊土地上,有大量的宋遼金元時期的木結構古建築,但因長期沒有修繕,需要有所搶救。”單霽翔回憶,2005年,他結束山西調研之行後,便牽頭設立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修繕運城、晉城、長治、臨(lin) 汾等地的中國早期木結構古建築。
此次,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單霽翔結合此前調研經驗,提出“用文化的力量,讓文化遺產(chan) 資源活起來”。
黃河被譽為(wei) 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中華文明的搖籃。當前,中國沿黃地區正在力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運城地處黃河中遊,黃河流經該市8個(ge) 縣(市),流長345公裏,全域都屬於(yu) 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這裏的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nei) 陸鹽湖之一,有4600多年的開采史;這裏的關(guan) 公文化,成為(wei) 連接世界各地中華兒(er) 女的紐帶。
“可以說,運城是黃河沿線閃耀的明星。傳(chuan) 承黃河文化,黃河文化公園建設便是方向之一。”單霽翔認為(wei) ,運城市要與(yu) 上、中、下遊地區協同發展,同時突出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和自然資源,提升其價(jia) 值,並將更多價(jia) 值融入人們(men) 的現實生活,使大家能夠親(qin) 近它、熱愛它、尊重它,“我們(men) 不僅(jin) 要讓文化遺產(chan) ‘保起來’,更要美起來、活起來。”
報告中,單霽翔還以中國申遺曆程為(wei) 切入點,以大量翔實案例,闡釋了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重要性。他特別強調,運城市一定要從(cong) 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chan) 保護。
“文物保護,保護的隻是文化要素,保護的是靜態的、古代的、具有紀念性的,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則包括了文化和自然文化要素,包括了動態的、靜態的,古代的、現代的,物質要素、非物質要素。”單霽翔說,無論是鹽湖還是關(guan) 公文化,都應該成為(wei) 世界遺產(chan) ,“我們(men) 應該為(wei) 此不懈努力,爭(zheng) 取讓它們(men) 早日走向世界,成為(wei) 世界遺產(chan)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