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林披綠 林農得利——福建三明推進林改向縱深發展

發布時間:2023-11-08 14:48: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作為(wei) 全國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策源地之一,地處福建西部的三明市近年來重點開展林權登記管理機製、林地規模經營機製、林木采伐管理製度、林票製度、林業(ye) 碳票製度、林業(ye) 投融資機製等6項創新探索,持續推進林改向縱深發展。2022年,三明市森林覆蓋率達77.12%,森林蓄積量達2.1億(yi) 立方米。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三明給出的答案是改革。

  點綠成“金”

  和煦的秋陽照在山頭,滿山的杉木、竹林在山野間擺動,現在正是福建林區最美的季節。這裏是擁有2.6萬(wan) 多畝(mu) 林地的三明沙縣鳳崗街道西霞村。2005年,西霞村實施林改確權到戶後,將山場林權按當時的人口數平均分給村民。但一些村民認為(wei) ,分到的林地麵積小而分散,不利於(yu) 經營,就“一賣了之”,造成“失地失林”。

  2014年,西霞村成立新園林業(ye) 有限公司,通過劃撥、托管、贖買(mai) 等形式取得林地經營權,經營村集體(ti) 所有、個(ge) 人聯戶承包的林地,村集體(ti) 和個(ge) 人按3∶7的比例持股。

  “通過近十年運營,西霞村的林分質量不斷提高,村財持續增長,林農(nong) 實現增收。山場統一經營後,也避免了因山場界限、毛竹擴鞭等產(chan) 生的糾紛,促進了林區社會(hui) 和諧穩定。”沙縣新園林業(ye) 有限公司經理胡伯泉說。

  多年來,三明支持林農(nong) 通過多種形式聯合開展生產(chan) 經營,培育了家庭林場、合作社、股份林場等新型林業(ye) 經營主體(ti) 3100多家,經營麵積占集體(ti) 商品林地的57%。

  2019年,三明率先在全國探索林票改革,把林權資產(chan) 量化成收益權票據,讓資源變資產(chan) ,林農(nong) 變股東(dong) ,林農(nong) 既有現金收益,又有增值收益。

  拿著10張綠色卡片,沙縣夏茂鎮青錢柳家庭林場負責人洪集體(ti) 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展示他一家人分得的長方形林票:上麵注有票麵麵值、持有人姓名和身份證號、合作經營地點、樹種、麵積等信息。

  “我把6張林票抵押給興(xing) 業(ye) 銀行沙縣支行,加上我一直以來信譽很好,銀行批了20萬(wan) 元的貸款,這筆錢緩解了造林、護林中的資金壓力。”洪集體(ti) 一家當年領到16張林票,每張票麵價(jia) 值100元。

  目前,三明市已在11個(ge) 縣(市、區)356個(ge) 村開展試點,累計製發林票總額6.3億(yi) 元,惠及7.8萬(wan) 人,試點村每年村財增收5萬(wan) 元以上。

  “首張林票發行、首個(ge) 全國林業(ye) 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首創國有林場差異化績效管理激勵機製……一係列改革舉(ju) 措先行先試,始終緊扣實現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百姓收益共贏。”三明市林業(ye) 局局長陳平說,2022年,三明市林業(ye) 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達1258億(yi) 元,農(nong) 民涉林收入達710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30.6%。

  做“竹”文章

  “永安位於(yu) 三明市南部,洪田村是永安的一個(ge) 普通山村。1998年,這裏領全國之先‘分山到戶’,被譽為(wei) 中國林改‘小崗村’……”在福建(永安)林改陳列館裏,解說員羅永湘正在介紹永安林改經驗,她已經記不清接待過多少批來“取經”的參觀者。

  羅永湘的另一個(ge) 身份是洪田鎮黨(dang) 政辦公室主任。她說,在沒有現成政策法規、沒有紅頭文件的情況下,洪田村當年悄悄啟動了林改,分到村民們(men) 手裏的首批杉木砍伐後,村民人均拿到3到5萬(wan) 元,蓋起一幢幢新房。

  2022年,洪田鎮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達6.6億(yi) 元,實現公共財政收入948萬(wan) 元,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超3萬(wan) 元。“我們(men) 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正積極探索推進集體(ti) 林權製度創新,進一步完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增強改革實效,讓老百姓真正受益。”洪田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塗述靈說。

  針對當前因天然林禁伐可能引發的林農(nong) 和村集體(ti) 、金融機構矛盾問題,永安試點以村集體(ti) 為(wei) 主體(ti) 開展生態公益林與(yu) 天然林補償(chang) 收益權質押貸款“福益貸”,將天然林補償(chang) 收益權作為(wei) 質押,向農(nong) 商行申請中長期貸款。

  福建省永安市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董事長鍾先禮說,“福益貸”主要用於(yu) 支持村集體(ti) 贖買(mai) 回購本村林農(nong) 生態公益林及天然商品林,以減少山林經營糾紛、促進村財增收、化解金融風險、維護林農(nong) 利益。截至目前,已累計支持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贖購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6181畝(mu) ,每年可為(wei) 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增加補償(chang) 款14.2萬(wan) 元。

  “未來,我們(men) 將探索推出更多符合林業(ye) 生產(chan) 特點的長周期、低利率的金融產(chan) 品,引導更多資金資本‘進山入林’,拓寬森林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渠道,增強林區活力。”鍾先禮說。

  林改探路

  今年9月,《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方案》公布,繼全麵推進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之後,明確鞏固和拓展改革成果。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徐濟德表示,鼓勵各地因地製宜探索創新,不斷為(wei) 改革積累經驗、破局探路。

  業(ye) 內(nei) 指出,從(cong) 創新成立林業(ye) 股份合作社、試點“分山到戶”,到成立林業(ye) 要素交易市場、推行林業(ye) 一二三產(chan) 融合發展等,如今林改已進入以綜合改革促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發展協同共進階段。

  陳平認為(wei) ,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堅持良種壯苗、適地適樹,大力培育混交林、異齡複層林,抓好低產(chan) 低效林改造,推進閩西北山地丘陵生物多樣性等項目,建設大徑材基地,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做大做強林下經濟,科學發展林藥、林菌等林下種植業(ye) ,抓好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建設,促進林農(nong) 增收致富。

  同時,要加快推動林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三明市政府黨(dang) 組成員鄭劍波指出,農(nong) 村勞動力不足,急需推廣林業(ye) 機械,提高生產(chan) 效率。可通過技改、引進新技術等方式,加快機器換工、智能化改造步伐,全力推進竹木加工企業(ye) 轉型升級。

  “要做大竹木專(zhuan) 業(ye) 園區,大力發展竹建材、竹纖維利用、筍預製菜等產(chan) 業(ye) ,在提升竹木利用率和產(chan) 品附加值上下功夫。”福建永慶竹業(ye) 集團董事長徐先豪建議。

  針對林業(ye) 生產(chan) 周期長、資金回籠慢、資源變現渠道難拓寬的問題,三明市林業(ye) 局四級調研員謝錦斌認為(wei) ,應借助上海市與(yu) 三明市建立的對口合作關(guan) 係,聯合上海農(nong) 交所,抓緊完成林票市場交易流程、規則等設計論證,開發林票業(ye) 務應用係統,盡快在滬明兩(liang) 地產(chan) 權交易所上線交易。(記者 林凱 薑克紅 福州報道)

  《經濟參考報》版麵圖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