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遊泳“強”在校園

發布時間:2023-11-09 15:4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麽(me) 高規格的比賽,能破紀錄簡直太開心了,晚上回宿舍一定要跟朋友吃點零食慶祝一下。”就讀於(yu)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秦淮科技高中的陳珺秋,還是習(xi) 慣把“運動員公寓”說成“宿舍”。在11月7日下午結束的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hui) (以下簡稱“學青會(hui) ”)校園組男子50米仰泳比賽中,他以26秒43打破賽會(hui) 紀錄的成績奪冠。

  賽後興(xing) 奮之餘(yu) ,陳珺秋也惦記著因備戰學青會(hui) 耽誤的課程:“回去肯定要花很多時間補課,其實這也很正常,隻要合理安排好時間,學習(xi) 和遊泳是可以兼顧的。”他平時是“兩(liang) 條腿走路”——上午8點到下午4點上課,遊泳訓練是晚上7點到9點,空閑時間安排課餘(yu) 的學習(xi) 。“有個(ge) 和我玩得很好的朋友一直羨慕我既能學習(xi) 又能遊泳,覺得我特厲害,這回我破了紀錄拿冠軍(jun) ,他更得羨慕了。”陳珺秋說。

  像陳珺秋一樣“兩(liang) 條腿走路”的青少年還有很多,遊泳項目逐漸在校園的普及和發展壯大也在本屆學青會(hui) 得到體(ti) 現。11月7日下午,廣西體(ti) 育中心遊泳跳水館進行了“特種兵式”決(jue) 賽,校園組遊泳比賽共產(chan) 生20枚金牌,其中17項(次)、32人(次)破賽會(hui) 紀錄。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運動設施在校園裏的普及,遊泳館也不再是學校體(ti) 育高不可攀的“奢侈品”,有條件的學校並不吝惜修建遊泳池、遊泳館,讓學生能夠強身健體(ti) ,掌握更多運動技能。

  王謙是女子中學組200米蛙泳冠軍(jun) 、山東(dong) 省青島市第三十九中學學生曲佳凝的教練,他結合經驗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遊泳是一項特別好的運動,特別鍛煉人的整體(ti) 運動能力,而且很少有運動損傷(shang) ,因為(wei) 人在水裏是特別貼合自然的一種狀態,真的建議孩子們(men) 學學遊泳。”

  在競爭(zheng) 更為(wei) 激烈的大學組,張旖諾奪得大學甲組女子200米蛙泳金牌。在她看來,“每天的訓練大概兩(liang) 個(ge) 小時,我熱愛遊泳,遊泳讓我變得更全麵。”目前,她已經獲得了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保送名額。

  “這次比賽讓我特別振奮,尤其是中學組的成績,孩子們(men) 太給力了,他們(men) 是學生,不是運動員,但很多成績已經達到了專(zhuan) 業(ye) 組前三名的標準。”本屆學青會(hui) 遊泳比賽技術代表、中國大學生體(ti) 育協會(hui) 遊泳分會(hui) 秘書(shu) 長劉振卿表示,在國內(nei) 的校園裏,遊泳既有普及,又有提高,發展非常快。這得益於(yu) 從(cong) 上到下的訓練理念更科學、更先進,孩子們(men) 的身體(ti) 素質更好,“我們(men) 現在還有形象非常健康的遊泳明星,他們(men) 的榜樣力量也帶動很多孩子下水遊泳”。

  劉振卿介紹,第22屆中國大學生遊泳錦標賽總決(jue) 賽將於(yu) 今年12月1日舉(ju) 行,在分站賽中,有100多所高校組隊參加,將產(chan) 生82枚金牌。同時國家隊教練將與(yu) 高校遊泳教練相互交流,讓遊泳這項運動在越來越多的校園裏真正紮根、壯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