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鎮點亮未來數字世界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劉胤衡 記者 朱彩雲(yun)
每天早上到達辦公室後,浙江杭州的白領許敏都會(hui) 泡上一杯掛耳咖啡。拆開包裝——衝(chong) 入熱水,寫(xie) 字樓的空氣中,充盈起八千多公裏外埃塞俄比亞(ya) 咖啡的醇香。
在埃塞俄比亞(ya) ,大部分咖啡種植工作由女性承擔。像許敏一樣的咖啡愛好者,或許不知道的是,她們(men) 的一次購買(mai) ,對於(yu) 這些種咖啡豆的婦女來說,遠超過一杯掛耳咖啡的意義(yi) 。
原本粗糲的咖啡豆,通過阿裏巴巴數字鄉(xiang) 村與(yu) 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的幫助,經過加工包裝,賣出了3倍價(jia) 格。靠著增加的收入,這些種植咖啡豆的婦女們(men) 喝上了潔淨的飲用水,也負擔起了孩子的牛奶錢、學費錢......這是“數字減貧”的生動實踐,也因此成為(wei) 了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上發布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精品案例”之一。
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以“建設包容,普惠,有韌性的數字世界——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主題,探索互聯網發展與(yu) 數字化時代的未來新趨勢。十年來,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不斷向世界分享關(guan) 於(yu) 互聯網發展、治理和交流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主張不斷深入人心。
從(cong) 二維碼到大模型
從(cong) 2022年開始,一款叫做“浙農(nong) 碼”的二維碼,被貼在了潘忠敏家柑橘苗、柑橘果的包裝上。在浙江象山種“紅美人”柑橘的他,雖然不能弄懂背後的原理,卻實實在在從(cong) 中感受到了數字技術的便利。
拿出手機,掃描“紅美人”柑橘苗上的“浙農(nong) 碼”,溯源平台的頁麵上會(hui) 詳細地展示出該柑橘苗的品種、樹齡、檢疫證明等信息;而包裝好的的柑橘果,也能通過掃碼溯源產(chan) 地信息與(yu) 采收過程;未來,消費者隻要掃碼,便可一鍵複購同款產(chan) 品。
在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上,“浙農(nong) 碼”在浙江·數字鄉(xiang) 村引領區建設成果展中展出。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浙農(nong) 碼”是浙江省打造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專(zhuan) 用碼,為(wei) 全浙江省涉農(nong) 的人、物、組織等建立統一的數字身份,有效實現精準數據管理,已成為(wei) “三農(nong) ”領域的統一服務入口。
“浙農(nong) 碼”所收集到的數據,被上傳(chuan) 到“浙江鄉(xiang) 村大腦”上,匯集起了包括數字政府、數字經濟、基層智治建設等在內(nei) 的各方麵數據,能推動鄉(xiang) 村基層治理和科學決(jue) 策。目前,該係統已覆蓋浙江省11個(ge) 市、90個(ge) 縣(市、區),日均訪問量超120萬(wan) 次。
數字技術正為(wei) 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wan) 億(yi) 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yi) 增長10.3%,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提升至41.5%。今年烏(wu) 鎮峰會(hui) 期間,17個(ge) 長三角城市共同發起了長三角共建數字文明“烏(wu) 鎮對話”合作機製,表示將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區域數字領域合作,持續放大烏(wu) 鎮峰會(hui) 紅利。
數字技術為(wei) 人們(men) 帶來的想象不止於(yu) 此。“人工智能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大語言模型讓人們(men) 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在“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領先科技獎”頒獎典禮上,“百度知識增強大語言模型關(guan) 鍵技術”獲此獎項,百度首席技術官、深度學習(xi) 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現場發布了相關(guan) 成果。
王海峰表示,百度自今年3月16日發布新一代知識增強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以來,基礎模型已經迭代到文心大模型4.0版本,訓練效率提升到3月發布時的 3.6 倍,推理能力提升50多倍。這一技術成果已應用於(yu) 智能搜索、通用對話等,成功實踐“集約化生產(chan) ,平台化應用”的產(chan) 業(ye) 模式,與(yu) 合作夥(huo) 伴聯合研製10餘(yu) 個(ge) 行業(ye) 大模型,助力產(chan) 業(ye) 智能化升級。
在這裏“煉數”
這次烏(wu) 鎮峰會(hui) ,浙江傳(chuan) 媒學院播音主持專(zhuan) 業(ye) 的林家豪當上了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的講解員。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是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的重要活動,同峰會(hui) 一起迎來了辦展的第十年。
十年前,騰訊在首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上,用一張展板展示了公司在大數據方麵的構想。十年後,騰訊在AI技術、雲(yun) 計算等方麵的創新突破,已經遠遠不是一張展板所能概括:“刷掌支付”讓支付隻需伸手;騰訊混元大模型成為(wei) 切實提高各行各業(ye) 工作效率的生產(chan) 力工具;“數字藏經洞”用虛實結合的技術,再現敦煌的曆史之美、人文之美......
在此次“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上同樣受到很高關(guan) 注度的,還有浙江省最老的工業(ye) 企業(ye) 之一:杭鋼集團。“以前這裏煉鋼,現在這裏煉數。”杭鋼集團總經理章建成如此介紹此次展覽的主題。
如今的杭鋼半山鋼鐵基地,已成為(wei) 擁有雲(yun) 計算、雲(yun) 服務、雲(yun) 製造三大產(chan) 業(ye) 區的數字經濟小鎮,培育成立了近20家數字科技骨幹企業(ye) 。杭鋼工廠同樣實現了設備智能化、生產(chan) 自動化、管理信息化、車間無人化,“我們(men) 在全省範圍內(nei) 樹起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標杆。”章建成表示。
今年,博覽會(hui) 有超過580餘(yu) 家中外知名企業(ye) 和機構線上線下聯動展示新技術新產(chan) 品,舉(ju) 辦近100場新產(chan) 品新技術發布活動,著力彰顯互聯網引領發展的文明之光、時代之光和未來之光。
“將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進程濃縮進短短幾頁的講解詞之中,靠我的講述,讓世界各地的嘉賓感受到現實與(yu) 未來的交匯,其實還是很緊張的。”烏(wu) 鎮峰會(hui) 期間,林家豪流利地切換著中英雙語,接待著一組組參會(hui) 嘉賓,聽見大家的應許與(yu) 讚歎,他覺得“很有成就感”。
這樣的成就感與(yu) 底氣,來自於(yu) 數字中國建設的亮眼成績。烏(wu) 鎮峰會(hui) 期間,《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發布。報告指出,一年來,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作用凸顯;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成為(wei) 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穩步推進,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共繪數字生活新畫卷
“我們(men) 共同生活在一個(ge) 地球,互聯網讓我們(men) 跨越很多物理障礙,所以我們(men) 更要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
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前總幹事、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副理事長弗朗西斯·高銳表示,當今世界,經濟、商業(ye) 、社會(hui) 等各個(ge) 領域的發展都高度依賴互聯網,互聯網的韌性極為(wei) 重要。
中國現代國際關(guan) 係研究院科技與(yu) 網絡安全研究所執行所長李豔表示,以“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主旨,中國積極搭建國際平台“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致力於(yu) 凝聚共識,促進交流,推進合作,既是對國際社會(hui) 普遍關(guan) 切的回應,更是對未來網絡空間發展的中國貢獻。
中國國家圖書(shu) 館的“構建中華古籍的數字網絡家園——‘中華古籍資源庫’建設與(yu) 服務實踐案例”是此次烏(wu) 鎮峰會(hui) 上發布的“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精品案例”之一。
在烏(wu) 鎮,中國國家圖書(shu) 館常務副館長、中國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誌清滿是自豪,“通過互聯網構建起一座中華典籍大廈、一個(ge) 數字家園。”如今,“中華古籍資源庫”資源庫中有超過10萬(wan) 部(件)、高達2640萬(wan) 頁的古籍,全庫統一檢索、高清呈現,公益服務。近三年訪問量達3億(yi) 人次,是目前古籍資源類型和品種最多的綜合性資源共享發布平台。
“‘中華古籍資源庫’的價(jia) 值不僅(jin) 在於(yu) 保存古籍本身,更在於(yu) 以開放共享的姿態,為(wei) 每一個(ge) 人提供平等獲取中華典籍知識的平台。”張誌清希望,數字化的古籍能在數字世界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為(wei) 中華文化在全球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更大作用貢獻力量。
從(cong) 烏(wu) 鎮到全球,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不斷推動著全球數字治理規則製定,共創全球合作新天地。
此次烏(wu) 鎮峰會(hui) 上發布的《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23》,對全球52個(ge) 國家和地區的互聯網發展情況進行了評估,對21個(ge) 欠發達國家互聯網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其中老撾、緬甸、安哥拉等15個(ge)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互聯網應用發展速度增長率高於(yu) 所選發達國家平均增長率,一定程度上體(ti) 現了“一帶一路”倡議特別是“數字絲(si) 綢之路”建設對這些國家互聯網發展的拉動作用。
“包容,普惠,有韌性”,烏(wu) 鎮峰會(hui) 上的一言一語,正從(cong) 設想變為(wei) 現實,描繪出生機勃勃的數字生活新圖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