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鹹陽堿灘發現戰國晚期秦人平民墓地
中新社鹹陽11月9日電 (記者阿琳娜)記者9日從(cong) 陝西省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在鹹陽堿灘發掘清理墓葬263座,其中戰國晚期秦墓237座。本次發掘區與(yu) 塔兒(er) 坡前兩(liang) 次發掘區毗鄰,時代相近、文化屬性相同,且墓葬等級差距不大,形成上千座規模的大型戰國晚期秦人平民墓地,進一步證實鹹陽市東(dong) 郊是秦鹹陽城的一處墓葬區。
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為(wei) 配合鹹陽市渭城區堿灘村項目建設,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清理一批戰國晚期秦人墓葬。1995年、2022年,考古人員在其北側(ce) 的塔兒(er) 坡發掘墓葬805座,其中戰國晚期秦墓占比95%,與(yu) 本次發掘區域應同為(wei) 一處戰國晚期秦人墓地。
此次發掘區域位於(yu) 鹹陽市東(dong) 郊渭河二級階地上,東(dong) 距秦鹹陽宮殿遺址約11公裏,共發掘出土文物878件(組)。依據發掘位置分為(wei) 東(dong) 、西兩(liang) 區,兩(liang) 區的戰國晚期秦墓,在墓葬時代、墓葬形製、隨葬品上較為(wei) 相近,表現出相同的文化屬性,但在不同墓葬形製的比例以及出土器物上有略有差異。
東(dong) 、西兩(liang) 區出土的隨葬器物,質地有陶、銅、鐵等,以陶器為(wei) 主,大多為(wei) 實用器。器型有陶鼎、盒、壺等,部分陶器上戳印四字陶文。銅器有銅帶鉤、銅鏡、銅璜等,以銅帶鉤為(wei) 主。
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趙旭陽表示,本次發掘區墓葬分布密集,但戰國晚期墓葬的打破關(guan) 係較少,說明在當時對墓地有規劃或墓葬之上有明確的墓上標識,在局部表現出兩(liang) 座或更多的墓葬有規律排列分布,應是血緣或親(qin) 屬合葬。
結合以往的發掘,在墓葬形製方麵,平行線洞室墓有自東(dong) 向西逐漸減少的趨勢,而直線洞室墓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墓葬形製分布趨勢,可以初步判斷秦鹹陽城墓葬區由近及遠的布局規劃思想,同時也對戰國晚期秦墓的分期斷代提供了思路。(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