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新貴州——“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貴州見聞錄
貴州變了,而且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變著!
一個(ge) 被橋梁和隧道串起的高速貴州,一個(ge) 被“算法”和“數據”賦能的數字貴州,一個(ge) 以獨特文化和奇山異水聞名的文旅貴州,一個(ge) 擁有吉他、羽毛球、打火機等多個(ge) “之鄉(xiang) ”美稱的產(chan) 業(ye) 貴州,重塑著黔山貴水的印象,一個(ge) 全新的貴州正呈現在世人麵前。
初冬時節,新華社記者由貴陽出發,從(cong) 遵義(yi) 到畢節,從(cong) 黔南到黔東(dong) 南,曆經5個(ge) 市州17個(ge) 縣37個(ge) 點位,行程上千公裏,親(qin) 眼見證了貴州的山鄉(xiang) 巨變。
備好的暈車藥和登山鞋,卻派不上用場
“夜郎萬(wan) 裏道,西上令人老”,都知“蜀道難”,其實“黔路”也不易。雖然近年來貴州交通改善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出發前記者還是備好了暈車藥、登山鞋。
一路下來,記者的擔心被證明純屬多餘(yu) 。采訪車駛出貴陽,遇山穿洞、逢水過橋,曆經萬(wan) 水千山卻仿佛身在“高速平原”。
在平塘縣“天空之橋”觀光服務區,雲(yun) 霧中的平塘特大橋有三座超過300米高的橋塔,遠遠望去,就像翩翩起舞中裙擺展開的苗族姑娘,瀟灑飄逸。
這座一頭連著貴北,一頭牽著黔南的大橋,與(yu) 銀百高速、廈蓉高速、汕昆高速等國家高速公路有效銜接,形成貴州南部地區橫向連接的運輸大通道。
貴州省公路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翦繼軍(jun) 說,平塘特大橋全長2000餘(yu) 米,主塔高332米,是世界第一高的混凝土橋塔。
創造第一的,豈止是“天空之橋”!北盤江特大橋、火花特大橋、金烽烏(wu) 江大橋……已建和在建橋梁近3萬(wan) 座,世界前100名高橋近半數在此,囊括幾乎所有橋型,這些讓貴州有了“橋梁博物館”的美譽。
曾經的貴州,地無三裏平,路似羊腸繞,山如鳥道懸。今天的貴州,已是“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瀝青(水泥)路,高鐵民航四通八達。從(cong) 交通主動脈到毛細血管,從(cong) 架構四梁八柱到最後一公裏,“雄關(guan) 漫道”的貴州已成通途。
不沿邊、不靠海的內(nei) 陸腹地也有“一片海”
10月23日,貴陽市雲(yun) 岩區未來方舟小區的居民時宏海,在手機上體(ti) 驗了一把“刷臉辦電”的便捷:在微信上打開小程序,勾選低壓用電新裝業(ye) 務,按步驟通過人臉識別,幾分鍾便為(wei) 他新買(mai) 的電車完成了充電樁安裝預約。
要是按過去的辦電手續,時宏海得去五六個(ge) 地方,至少要花費大半天時間。“數據替老百姓跑路”的服務模式,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大數據是貴州的名片。蘋果、騰訊、華為(wei) 等一批數據中心落戶貴州貴安新區,使貴州成為(wei) 全球集聚超大型數據中心最多的地區之一,數字經濟增速連續多年全國領先。
因為(wei) “村超”而走紅的貴州省榕江縣,在嚐到數字引流帶來的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甜頭後,明確提出“數據是農(nong) 資、手機是農(nong) 具、直播是農(nong) 活”。在新媒體(ti) 加持下,這個(ge) 曾經深度貧困的偏遠小縣,如今聲名鵲起。
緊鄰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的“紅飄帶”數字體(ti) 驗館,AI虛擬交互、全息影像、全維度機械運動、三維聲場……數字技術打造逼真的長征場景,讓參觀者身臨(lin) 其境。
從(cong) “風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乘勢”,貴州大數據發展邁過三級跳。不沿邊、不靠海的貴州,靠著耕“雲(yun) ”種“數”,找到一片屬於(yu) 自己的“藍海”。“數字貴州”“中國數穀”,未來可期。
文體(ti) 旅融合做活山水文章,打造“詩和遠方”
在貴州,旅遊似乎什麽(me) 都可以加:文化+旅遊、大橋+旅遊、體(ti) 育+旅遊、康養(yang) +旅遊……
雲(yun) 霧盤山繞,溪水穿寨流。山與(yu) 水數萬(wan) 年的相依相生,造就了萬(wan) 峰林的群峰、黃果樹的瀑布、荔波的小七孔;苗族的山歌、瑤族的藥浴、水族的水書(shu) ,眾(zhong) 多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給貴州的旅遊賦予了獨特內(nei) 涵。
“天生麗(li) 質”的貴州,過去遊客並不多,主要是擔心路不好走、飯不好吃、覺不好睡。近年來,極大改善的交通、方興(xing) 未艾的民宿、民族特色的飲食,加上熱播話題“貴州很值得”“村超”等,讓許多小眾(zhong) 目的地旅遊一天比一天火。
貴州南部的荔波縣,各類旅遊資源富集,素有“地球綠寶石”的美譽。記者在小七孔風景區看到,雖然眼下不是傳(chuan) 統旅遊旺季,但遊客依然絡繹不絕。
在三都縣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傳(chuan) 承基地,水族傳(chuan) 統的馬尾繡技藝吸引了眾(zhong) 多參觀者。繡女們(men) 將馬匹的尾毛與(yu) 白色絲(si) 線均勻纏繞,一針一線繡成的各種精美繡品,不僅(jin) 受到市場歡迎,也為(wei) 她們(men) 提供了家門口就業(ye) 的機會(hui) 。
挖掘特色產(chan) 品、依托科技賦能、開發精品線路……憑借獨特的山地、溶洞、溫泉等自然資源,結合紅色文化、民族特色、民俗節慶等人文資源,“長在深閨”的貴州旅遊,正在散發出越來越迷人的魅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貴州接待遊客人數、旅遊總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5.8%和26.2%,旅遊業(ye) 恢複到2019年同期水平,有效帶動餐飲、住宿等服務業(ye) 加快恢複。
產(chan) 業(ye) 改變生活,從(cong) 奔赴他鄉(xiang) 到回歸故鄉(xiang)
全球每7把吉他,就有1把產(chan) 自貴州正安縣;全球每10個(ge) 羽毛球,就有1個(ge) 來自貴州錦屏縣;全國每25隻打火機,就有1隻來自貴州羅甸縣……
從(cong) 原材料到銷售市場,一條不斷延伸的產(chan) 業(ye) 鏈,讓剛剛進城的農(nong) 民,有了活幹、鼓了錢袋、開了眼界,支撐起當地一個(ge) 又一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
貴州,這個(ge) 昔日脫貧攻堅的重點省份,長期以來留給外界的印象,農(nong) 民要麽(me) 是麵朝黃土背朝天,要麽(me) 是外出務工討生活。而今,越來越多的農(nong) 民成為(wei) 了產(chan) 業(ye) 工人,“打工仔”變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農(nong) 人”。
在榕江縣萬(wan) 畝(mu) 車江大壩上,斜風細雨中,一群農(nong) 民正在忙著采摘茄子,打包發往珠三角。貴廣高鐵的開通,將榕江縣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兩(liang) 小時交通圈,山高水遠的榕江,已成為(wei) 大灣區市民的糧倉(cang) 、菜籃和果園。
在思南縣三道水鄉(xiang) 周寨村,村裏辦起了工廠,把世世代代種植的紅薯加工成“酸辣粉”,借助網絡直播成功“出圈”,在電商平台月銷百萬(wan) 單。從(cong) 貧困村到“億(yi) 元村”,周寨村的“華麗(li) 轉身”,僅(jin) 僅(jin) 用了三年多時間。
依托豐(feng) 富茶資源,貴州還崛起了多家“新茶飲”企業(ye) 。比如位於(yu) 遵義(yi) 市湄潭縣的貴州逅唐茶業(ye)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同全國100多個(ge) 奶茶品牌、5萬(wan) 多家線下門店合作,持續提供新茶飲創意和拚配方案。
“當前,加快貴州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貴州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宋旭升說,貴州正在大力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各項工作全麵轉到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來,奮發有為(wei) 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新篇章,開創經濟興(xing) 、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文字記者:令偉(wei) 家、王麗(li) 、向定傑、姚均芳、劉智強、施錢貴、崔浩天、郭瀟宇
視頻記者:劉勤兵、高穎、向定傑
海報設計:劉雅萱
編輯:杜宇、周以航、戚文娟、王浩程、程昊
統籌:周詠緡、郜新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