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青年中國行:在安徽感受科技與自然和諧共生
新華社合肥11月13日電 題:國際青年中國行:在安徽感受科技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新華社記者劉方強、屈彥
11月9日至12日,2023年“國際青年中國行”來到安徽省,來自10個(ge) 國家的十幾名青年在這裏探尋徽風皖韻的獨特魅力,感受江淮大地湧動的科技創新活力,領略安徽科技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圖景。
在安徽省會(hui) 合肥,科研種子正在這裏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科裏科氣”也成為(wei) 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在合肥西郊的“科學島”上,一個(ge) 巨大的“罐子”吸引了國際青年的目光。這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們(men) 正聚力攻關(guan) 、俗稱“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國際青年與(yu) 科學家們(men) 熱切交流,了解人類“未來能源”——核聚變能源的科學知識。
“能親(qin) 眼看到創世界紀錄的‘人造太陽’讓我非常激動。太震撼了!”蘭(lan) 州大學核科學與(yu) 技術學院教授、來自克羅地亞(ya) 的莫帕感慨道,“這項技術一旦成熟,人類將擁有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實現科技進步的同時,安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念好“山水經”,寫(xie) 活“綠文章”。漫步巢湖邊的十八聯圩生態濕地,國際青年們(men) 仿佛置身畫中。這裏水草豐(feng) 茂,鳥兒(er) 翱翔,近年已修複濕地超1100公頃,觀測到鳥類110餘(yu) 種,生動展示著美麗(li) 安徽畫卷。
此外,合肥也正致力於(yu) 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在蔚來第二先進製造基地,國際青年近距離觀察智能電動汽車生產(chan) 製造過程,他們(men) 試乘產(chan) 品、與(yu) 企業(ye) 負責人積極對話,了解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落實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的創新實踐。
武漢好多貨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來自波蘭(lan) 的梅爾尼克稱讚道:“在我眼中,蔚來汽車是全球頂級的新能源汽車,隨著電動汽車出行越來越普遍,期待蔚來在材料、電池等方麵都能有更多升級。”
最是文化韻流長,傳(chuan) 統徽州文化在一次次“破壁”融合中實現著與(yu) 現實的接續交融。煙雨蒙蒙、粉牆黛瓦,在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地安徽黟縣宏村,鱗次櫛比的徽派建築向青年們(men) 講述著古村曆史,流經千年的水係文化令人歎為(wei) 觀止,展示著徽派建築獨特魅力。
在黃山,國際青年們(men) 參加了第十三屆安徽國際文化旅遊節,參觀非遺技藝大展,感受“迎客鬆下,迎客天下”的包容壯闊。
安徽行中,國際青年還以圖片故事的形式分享了自己的“安徽印象”,展示安徽“中國風”與(yu) “國際範”的碰撞交融。
“徽州文化擁有豐(feng) 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來自美國的資深設計師謝敏說,“文化是跨越地域民族的全人類共通語言,更是我們(men) 認識中國、讀懂中國的重要密碼。”
“國際青年中國行”是“國際青年領袖對話”項目框架下開展的機製化交流活動,旨在通過邀請國際青年到中國各地走訪,深化對華了解,增進彼此友誼,促進共同成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