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32個受災街鄉鎮全部配備責任規劃師

發布時間:2023-11-14 11:11: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陳雪檸

  昨天,記者從(cong)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門頭溝、房山和昌平區所有32個(ge) 受災街鄉(xiang) 鎮均明確配備責任規劃師,另有25家勘察設計單位報名參與(yu) 公益性規劃設計技術谘詢服務。以恢複重建為(wei) 契機,本市將全麵推進鄉(xiang) 村品質升級,試點推廣裝配式農(nong) 宅的應用,提升村莊風貌。

  技術指南推動重建選址

  災後恢複重建,規劃選址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

  市規自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市已發布災後重建安置點規劃的技術指南,進一步細化安置分類,科學指導規劃選址。按照技術指南,選址以堅持安全底線、立足可實施、長遠可促進整村發展為(wei) 原則,分類開展異地選址方案審查,提高選址工作效率。

  目前北京市已完成第一批安置點位市級聯審,選址方案已穩定,後續將按程序抓緊推進。

  在基礎設施重建方麵,本市已製定了水毀市政交通基礎設施一張圖,並印發相關(guan) 優(you) 化審批程序的意見,支持117項市政交通災後恢複重建工程的快速實施。近期允許市政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先建後批,快速打通生命線;中期分類完善相關(guan) 審批手續,實施成果統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遠期優(you) 化提升市政交通基礎設施承載力,不斷提升城市韌性。

  專(zhuan) 業(ye) 服務送到鄉(xiang) 鎮一線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8月底,市規自委先後向全市責任規劃師和勘察設計行業(ye) 單位發出倡議書(shu) ,號召行業(ye) 力量積極參與(yu) 災後重建,為(wei) 農(nong) 宅建設提供公益性規劃設計技術谘詢服務。截至目前,門頭溝、房山和昌平所有32個(ge) 受災街鄉(xiang) 鎮均明確配備責任規劃師;已有25家勘察設計單位報名參與(yu) 公益性技術服務。

  “從(cong) 8月8日開始,隻要路能走,責任規劃師們(men) 就一趟一趟地往山裏跑。”市規自委房山分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災情發生後,責任規劃師組成10餘(yu) 支現場調研小分隊,在3天時間內(nei) 完成了14個(ge) 受災鄉(xiang) 鎮現場踏勘的第一輪踏勘、摸底工作,截至目前共踏勘130餘(yu) 次。在災後重建選址的過程中,責任規劃師也成為(wei) 貫穿始終的重要一環,以專(zhuan) 業(ye) 技術服務一線。

  以受災嚴(yan) 重的霞雲(yun) 嶺鄉(xiang) 為(wei) 例,來自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責任規劃師團隊啟用無人機航拍,深入難以到達的受災區域,拍攝災後村莊環境全貌、預選重建安置地塊,對受災情況、山洪溝等致災因素、潛力地塊等形成清晰直觀的認知。

  據了解,房山分局組織北規院、清華同衡、中建院、漢通四個(ge) 責任規劃師團隊,為(wei) 1000餘(yu) 戶異地遷建的受災百姓累計選址約130處,統籌考慮地質勘察結果及百姓意願,篩選確定60餘(yu) 處,滿足安置需求。

  在試點安置地塊推廣裝配式農(nong) 宅

  以恢複重建為(wei) 契機,本市將全麵推進鄉(xiang) 村品質升級,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根據前期現場踏勘走訪情況,原址翻建和村內(nei) 新建是目前主要的農(nong) 宅重建形式。為(wei) 此,市規自委組織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市住宅產(chan) 業(ye) 化集團、市住宅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大院”團隊,赴受災街道鄉(xiang) 鎮進行實地踏勘,在此基礎上,同步開展農(nong) 宅建造技術方案研究等工作,與(yu) 相關(guan) 企業(ye) 、團隊共同探索裝配式建築和3D打印建築等建造方式在農(nong) 宅重建中的應用。

  在試點先行的原則下,本市選取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口村安置地塊,房山區青龍湖鎮北車營村、周口店鎮良各莊安置地塊為(wei) 風貌提升試點,由“大院”開展規劃設計,並建設裝配式農(nong) 宅樣板間。“這些樣板間不僅(jin) 能讓老百姓摸得著、看得見、可體(ti) 驗,後續還將轉換成村級平急兩(liang) 用設施,補充到鄉(xiang) 村應急公共服務設施當中。”市規自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我們(men) 始終以謹慎態度對待傳(chuan) 統村落的恢複重建。”該負責人表示,在規劃設計中,將對傳(chuan) 統村落重建的院落布局、建築形態組織開展專(zhuan) 家論證,汲取其他地區既有重建經驗,在保護傳(chuan) 統村落的基礎上提升村容村貌品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