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論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美好願望

發布時間:2023-11-15 10: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張筠(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四川省社會(hui) 科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特約研究員)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you) 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顯著擴大基礎教育優(you) 質資源,加快構建幼有優(you) 育、學有優(you) 教的高質量基礎教育體(ti) 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上好學’的美好願望”,並設定了清晰的行動“路線圖”和“時間表”。作為(wei) 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ju) 措,意見的印發和落地,將為(wei) 辦好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注入更多動能,為(wei) 教育強國建設提供更堅實支撐。

  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是教育領域提供的基礎性公共服務,事關(guan) 全體(ti) 人民群眾(zhong) 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和訴求,具有顯著的基礎性、普惠性、公共性和發展性。這意味著,我們(men) 不僅(jin) 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教育為(wei) 了全體(ti) 人民、惠及全體(ti) 人民,著力使所有人都能夠平等地享受到教育的權利和機會(hui) ,同時也要使教育與(yu) 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相適應,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基礎教育政策製度體(ti) 係進一步完善,基礎教育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實現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我們(men) 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基礎教育普及水平總體(ti) 達到世界中上行列,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支撐。2022年,我國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5.5%,比2012年提高了3.7個(ge) 百分點;義(yi) 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mai) 學位的比例達95.2%。目前,全國2895個(ge) 縣級行政單位全部實現縣域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不過,我們(men) 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公共教育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較為(wei) 突出,優(you) 質資源總體(ti) 供給不足、配置不均等問題仍亟待解決(jue) 。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供給、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不僅(jin) 是人民群眾(zhong) 所急所需所盼,也是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

  推進基礎教育擴優(you) 提質,關(guan) 鍵在於(yu) 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ce) 改革。要不斷健全完善供給體(ti) 係,進一步擴大供給總量,優(you) 化供給結構,探索差異化供給方式,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此外,完善教育現代化治理體(ti) 係也實有必要,唯有不斷破除束縛教育發展的體(ti) 製機製藩籬,方能推動教育內(nei) 涵式發展,真正讓適齡學生享有公平優(you) 質的公共教育服務。

  義(yi) 務教育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最核心內(nei) 容,也理應是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的發力點。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意味著使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由外在條件的“大致均等”轉向內(nei) 在需求的“合理滿足”,由數據指標層麵的縮小差距轉向積極的差異化供給。為(wei) 此,應重點從(cong) 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發力,加大對中西部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強化省級統籌,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建立與(yu) 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製,合理規劃布局城鄉(xiang) 學校,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推進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發展;通過校長交流輪崗、集團化辦學、學區製管理等運行機製,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加快縮小校際辦學質量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推進教育關(guan) 愛製度化也是縮小群體(ti) 教育差距,確保不同群體(ti) 適齡兒(er) 童平等接受優(you) 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點。持續完善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生資助政策,不讓一個(ge) 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做到“應助盡助”。同時,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還應盡量覆蓋青少年全周期多領域的成長,如衛生健康、文化體(ti) 育、就業(ye) 創業(ye) 等,實現“應保盡保”。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5日 02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