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青會掀體教融合新篇章
11月15日中午,隨著西安市韓郭治宇獲得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冠軍(jun) 、北京市東(dong) 城區張思涵獲得女子長拳+劍術全能冠軍(jun) 、廣州市隊在水球公開組奪得男子水球冠軍(jun)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學生(青年)運動會(hui) 結束全部39個(ge) 大項、805小項(校園組370個(ge) ,公開組435個(ge) )比賽。本屆學青會(hui) 自7月1日曲棍球開賽至今日閉幕,曆時4個(ge) 多月,包括香港、澳門在內(nei) 的101個(ge) 代表團、20360名運動員、近3000名裁判員、1.65萬(wan) 名誌願者、約6萬(wan) 名工作人員參與(yu) 這場國內(nei) 最大規模的青少年體(ti) 育盛會(hui) 。
“廣西承辦了學青會(hui) 35個(ge) 大項、768個(ge) 小項比賽,廣西49個(ge) 比賽場館(場地),分布在全區14個(ge) 市、8個(ge) 縣和8所高校。”學青會(hui) 組委會(hui) 綜合協調部副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體(ti) 育局副局長盧意文說,“籌辦學青會(hui) 期間,廣西共創建體(ti) 教融合示範市5個(ge) 、示範縣(市、區)14個(ge) ,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體(ti) 育傳(chuan) 統特色學校128所,廣西注冊(ce) 青少年運動員從(cong) 2020年的2.33萬(wan) 人增加到2023年的3.93萬(wan) 人,進一步夯實了廣西體(ti) 育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基礎。”
首屆學青會(hui) 由全國學生運動會(hui) 和全國青年運動會(hui) 合並而來,賽事的發展和改革,正印證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體(ti) 育的發展以及體(ti) 教融合改革的不斷深入:此前全國學生運動會(hui) 由全國大學生運動會(hui) 和全國中學生運動會(hui) 合並,每3年舉(ju) 行1屆,2021年7月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hui) 為(wei) 最後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hui) 前身為(wei) 全國城市運動會(hui) ,2019年山西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hui) 為(wei) 最後一屆——“體(ti) 育”原本便為(wei) “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兩(liang) 者密不可分,即便競技體(ti) 育的精英培養(yang) 模式,也本該建立在家庭、校園和社會(hui) 基礎之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學青會(hui) 采訪期間,接觸到大量“上午在學校上課,下午在體(ti) 校訓練”的青少年運動員,和傳(chuan) 統體(ti) 校相比,“體(ti) 校”與(yu) “學校”之間打破壁壘深度共融,是學校體(ti) 育改革以及傳(chuan) 統體(ti) 校發展的必然結果。
“我想考香港大學,考試前肯定會(hui) 累一些,我通常是訓練完回家完成一些簡單的作業(ye) ,大概11點左右睡覺,第二天早上4點半或者5點起來再寫(xie) 比較難的作業(ye) ,因為(wei) 我早上的時候注意力會(hui) 更集中一些,然後7點多坐半個(ge) 小時地鐵去上學。學習(xi) 和訓練都很累,但是我沒有想過放棄,反而覺得很快樂(le) ,學習(xi) 的快樂(le) 和擊劍的快樂(le) ,我都很享受。”香港擊劍隊的廖愷翹,是拔萃女書(shu) 院高三學生,她每天下午3點下課後到香港體(ti) 育學院進行擊劍訓練,兩(liang) 節訓練課通常是從(cong) 下午4點半到晚上9點,這樣的訓練量對有著運動員夢想的女生來說並不過分——更加緊湊的學習(xi) 和訓練節奏,讓廖愷翹比普通學生更加自律。
年齡更小的運動員也是如此。來自武漢市漢陽區知音小學的小妹妹們(men) 獲得學青會(hui) 體(ti) 操女子乙組(11/12歲)團體(ti) 冠軍(jun) ,彭鈺婷的心願是可以像國家隊的大姐姐一樣在奧運會(hui) 上為(wei) 國爭(zheng) 光,所以她從(cong) 小就清楚知道自己需要麵對學習(xi) 和訓練的雙重壓力,“我們(men) 每周要在體(ti) 校訓練4天,每天6個(ge) 小時,其餘(yu) 時間在學校上課,等上中學以後,時間肯定會(hui) 更緊張,但是訓練和學習(xi) 也可以安排好。”
看上起更像是“普通學生”的學生運動員,在運動成績層麵並不比所謂“專(zhuan) 業(ye) 運動員”遜色,學青會(hui) 賽場很多比賽印證了這樣的判斷。
“首屆學青會(hui) 全麵檢閱了我國競技體(ti) 育後備力量,體(ti) 現了體(ti) 教融合改革的成果,起到了帶動更多青少年了解體(ti) 育、喜歡體(ti) 育、參與(yu) 體(ti) 育、從(cong) 事體(ti) 育的作用。”學青會(hui) 組委會(hui) 常務副秘書(shu) 長、國家體(ti) 育總局青少司司長李輝在總結賽事時說,“據組委會(hui) 統計,本屆學青會(hui) 共有6人23次超11項世界青年紀錄,2人1隊3次超3項亞(ya) 洲紀錄,1人1隊8次超2項亞(ya) 洲青年紀錄,並在射擊、舉(ju) 重、田徑等項目上還創造了一批全國紀錄、全國青年紀錄和全國少年紀錄。”
學青會(hui) 在競技層麵的成績斐然並不令人意外——盡管在成長、成才道路上還要付出更多努力攻堅克難,但競技體(ti) 育“明日之星”在壯美廣西冉冉升起已是不爭(zheng) 事實。
“我也沒想到能在學青會(hui) 賽場破紀錄。”在女子舉(ju) 重45公斤級比賽中以抓舉(ju) 85公斤超世界青年抓舉(ju) 紀錄、創全國青年、成年抓舉(ju) 紀錄的徐璐瑩說,“我的挺舉(ju) 不好,接下來的訓練還是有比較大壓力,但是我覺得自己都可以克服,我現在的目標是明年的全國錦標賽和全國冠軍(jun) 賽。”
除徐璐瑩外,武漢隊劉雅菲在女子10米氣步槍資格賽中超世界青年紀錄、亞(ya) 洲紀錄,烏(wu) 魯木齊市艾力西爾·吾買(mai) 爾在田徑男子400米預賽、決(jue) 賽中兩(liang) 次打破自己今年創造的全國少年紀錄,寧波市陳妤頡在女子百米決(jue) 賽中以11秒43奪冠並刷新個(ge) 人最佳,遊泳比賽中7個(ge) 小項成績超過今年世界青年錦標賽冠軍(jun) 成績……
不止是公開組的比賽屢破紀錄,校園組的比賽也帶給國字號調研組很多驚喜。學青會(hui) 組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教育部體(ti) 衛藝司一級巡視員郝鳳林說,在為(wei) 期10天的比賽中,校園組來自全國的8372名運動員參加了10個(ge) 大項370個(ge) 小項比賽,在34個(ge) 代表團當中有30個(ge) 代表團獲得金牌,其中47人21隊106次打破42項賽會(hui) 紀錄,尤其是西藏代表團獲得1金、1銀、1銅,改寫(xie) 了自1996年全國大學生運動會(hui) 計算27年無獎牌、無積分的曆史。
“本屆學青會(hui) 是全麵推進體(ti) 教融合的盛會(hui) ,不僅(jin) 體(ti) 現為(wei) 賽事融合,也體(ti) 現在理念的融合。”郝鳳林說,“大賽期間,針對青少年和學校體(ti) 育領域的焦點、熱點和難點問題,組委會(hui) 舉(ju) 辦學青會(hui) 科學論文報告會(hui) ,教體(ti) 雙方緊密配合,經各省級教育、體(ti) 育部門審核推薦,共收到論文2423篇,評選出獲獎論文928篇,其中176篇為(wei) 案例專(zhuan) 題論文。”
2020年4月,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深化體(ti) 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體(ti) 教融合”達成各界共識並深入人心:破除長期以來“體(ti) ”“教”之間觀念壁壘,讓體(ti) 育回歸校園,讓師生以體(ti) 育為(wei) 榮,檢驗競技體(ti) 育後備人才,第一屆學青會(hui) 已經出色完成自身曆史使命。
本報南寧11月15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