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海絲”南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福建泉州舉行

發布時間:2023-11-20 14:29:00來源: 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 雷渺鑫)11月17日-20日,“海絲(si) ”南音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在福建省泉州師範學院舉(ju) 行。來自海內(nei) 外高校、研究所和會(hui) 館的專(zhuan) 家學者,圍繞“非遺南音的傳(chuan) 承發展”“南音的理論話語體(ti) 係建設”“南音的高校教學新模式”“服務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等議題開展學術研討交流。

  發源於(yu) 福建泉州的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le) 種之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名錄”。它隨閩南人的足跡傳(chuan) 播至海內(nei) 外,是聯結國家之間友誼的橋梁與(yu) 華人精神的紐帶。

  泉州師範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校長屈廣清介紹,2003年起,該校將南音引入高校專(zhuan) 業(ye) 設置,開創了從(cong) 一個(ge) “樂(le) 種”到一個(ge) “音樂(le) 專(zhuan) 業(ye) ”的辦學曆史。目前已培養(yang) 了300餘(yu) 名南音本碩畢業(ye) 生在學校、樂(le) 團等從(cong) 事南音教學與(yu) 推廣,足跡遍及海內(nei) 外1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教授南音學生達20餘(yu) 萬(wan) 人,拓展了傳(chuan) 統南音從(cong) “民間”到“民間”的傳(chuan) 承路徑,建構起“南音文化傳(chuan) 承新生態”。

  “高校不僅(jin) 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理論研究的陣地,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實踐的基地,更將成為(wei) 承繼、延續中華文化的載體(ti)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長鈴表示,20年來,泉州師範學院培養(yang) 了一批南音專(zhuan) 業(ye) 人才,不僅(jin) 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公約》對“正規和非正規教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措施的提倡,也發揮了地方高校所應實現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教育、傳(chuan) 承和傳(chuan) 播作用。

  本次研討會(hui) 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作為(wei) 支持單位,泉州師範學院與(yu) 泉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福建省社會(hui) 科學基地南音研究中心等單位承辦。得到了海內(nei) 外多位專(zhuan) 家學者的關(guan) 注和支持,主論壇參會(hui) 人數90餘(yu) 人,各分論壇參與(yu) 人數合計200餘(yu) 人,征集論文80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