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農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作者:田春豔(天津職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當前,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農(nong) 村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wei) 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對此,必須積極應對。要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決(jue) 維護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dang) 的領導落實到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各方麵各環節,在黨(dang) 的領導下形成共同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和發展信心力,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夯實生態之基,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鋪就美麗(li) 底色。
站穩人民立場踐行初心使命
為(wei) 人民謀幸福是黨(dang) 始終堅守的初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黨(dang) 的奮鬥目標。農(nong) 村生態環境時刻處於(yu) 變化之中,這一方麵是自然界自身變化運動使然,另一方麵則與(yu) 人的實踐活動密切相關(guan)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實踐活動會(hui) 助力形成高質量的生態環境;反之,則必然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擁有美好生態環境是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共同追求,各級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幹部要堅持人民至上、站穩人民立場,認真學習(x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學鑄魂,從(cong) 思想認識上達成共識,築牢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農(nong) 村生態環境需要,不斷提升民生福祉;要以學增智,從(co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全局出發,思考促進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yi) ,用科學的思維分析、解決(jue) 農(nong) 村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提升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與(yu) 水平;要以學正風,堅持群眾(zhong) 路線,增強黨(dang) 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同人民群眾(zhong) 一起將農(nong) 村生態環境治理好;要以學促幹,將理論學習(xi) 與(yu) 實際工作高效結合起來,為(wei) 民造福,真抓實幹,切實促進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健全完善農(nong) 村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
高質量抓好黨(dang) 建與(yu) 推動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在本質上、目標上表現出統一性和一致性。以高質量黨(dang) 建為(wei) 引領,生產(chan) 發展、生態宜居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全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實現雙贏,農(nong) 民將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對此,一方麵要做好頂層設計,在實踐中深入探索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出發點,走出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另一方麵要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創建黨(dang) 日活動、黨(dang) 員先鋒崗、黨(dang) 員“亮身份、作表率”等途徑積極宣傳(chuan) 、典型示範,形成全民治理網格,有效開展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防治,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活動,並將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以製度形式固定下來,促進農(nong) 村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不斷健全完善。
堅持係統觀念處理好五方麵關(guan) 係
要堅持係統觀念,充分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形成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合力,推動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一要處理好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生態環境質量關(guan) 乎人的生存和發展質量,必須保護好農(nong) 村生態環境。要秉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通過宣傳(chuan) 、教育等路徑致力培養(yang) 具有較高生態素養(yang) 和能力的黨(dang) 員幹部,並培養(yang) 生態型農(nong) 民,在生產(chan) 和生活實踐中保護好水、土壤、大氣、森林、湖泊以及各種生物,進而不斷提升生產(chan) 和生活質量。
二要處理好經濟建設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堅定不移地保護好農(nong) 村生態環境。各級黨(dang) 組織要充分發揮各自作用,引領鄉(xiang) 村居民在生產(chan) 和生活領域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最大程度地節約資源並保護農(nong) 村生態環境,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生態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
三要處理好政治建設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要基於(yu) 人民立場,不斷提升黨(dang) 的生態治理能力。堅持政治與(yu) 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理念,將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重大發展戰略,為(wei) 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塑造良好的政治環境,提供堅實的製度保障。
四要處理好文化建設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要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使“天人合一”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以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文化,為(wei) 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根除破壞生態環境的思想根源。
五要處理好社會(hui) 建設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農(nong) 村生態環境問題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是重大的民生福祉。要堅持走群眾(zhong) 路線,以人民為(wei) 中心保護好農(nong) 村生態環境,共享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農(nong) 村的和諧與(yu) 美麗(li) 。
強化問題導向推進三大重點工作
堅持問題導向一直是黨(dang) 成功開展各項工作的寶貴經驗,要以解決(jue) 問題為(wei) 突破口,抓好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形成以點帶麵的良好發展之勢。
一是依靠製度依靠法治。在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生態利益讓位於(yu) 物質收益、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與(yu) 實際情況脫軌的情況時有發生。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強化製度和法治的力量。要加強製度建設,抓住“問責”這個(ge) 要害,堵塞漏洞、完善機製,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非糧化、違法占地、非法開采等嚴(yan) 重破壞農(nong) 村生態環境的行為(wei) ,堅決(jue) 避免因一時之物質利益或人為(wei) 主觀幹預影響農(nong) 村生態環境問題之解決(jue) 、阻礙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出現。以法治引領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hui) 建設協同發展,達到高質量發展之預期目標。
二是科技支撐精準治理。推動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很多具體(ti) 問題的解決(jue) 都離不開科技的運用。各級黨(dang) 組織要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強化精準治理。通過科技幫扶、人才支持等幫農(nong) 助農(nong) 舉(ju) 措,形成從(cong) 優(you) 質種子培育到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防治、從(cong) 垃圾處理到村莊整體(ti) 人居環境改善、從(cong) 提升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質量到加強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建設、從(cong) 水汙染防治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從(cong) 種田能手的培育到高素養(yang) 生態農(nong) 民的生成,都有科技發揮重要作用的良好態勢。圍繞著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與(yu) 安全、智慧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智能監測等核心技術難題,更需要突出科技創新元素,推動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三是協同治理統籌兼顧。農(nong) 村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ge) 不可分割的生態係統。單一的單向的治理難以取得預期實效,需要重點攻堅與(yu) 協同治理統籌兼顧。要加強各級黨(dang) 組織之間的交流與(yu) 合作,根據實際情況跨區域、跨企業(ye) 、跨村統籌開展黨(dang) 建活動,築牢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以製度和科技作為(wei) 重要手段打造環環相扣的全鏈條,形成水生態環境、土壤生態環境和大氣生態環境統籌治理,城市和農(nong) 村生態環境統籌治理,傳(chuan) 統汙染物和新汙染物統籌治理的新局麵。不斷增強黨(dang)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調動最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形成上下聯動的多元化主體(ti) ,做到全民參與(yu) 、全程參與(yu) 、全麵參與(yu) ,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農(nong) 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書(shu) 寫(xi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基金項目:天津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新時代黨(dang) 增強抗禦自然災害領導力研究”(TJKS22-004)】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