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習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習(xi) 近平:要完善科技獎勵製度,讓優(you) 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要通過改革,改變片麵將論文、專(zhuan) 利、資金數量作為(wei) 人才評價(jia) 標準的做法,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
這段話出自2018年5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hui) 上的講話。
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yu) 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求我們(men) 著力打造一支勝任科技強國新使命的創新人才隊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戰略謀劃和係統部署,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不斷完善科學化、製度化的用人機製。經費方麵,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萬(wan) 億(yi) 元,基礎研究經費總量首超2000億(yi) 元,規模居世界第二;政策方麵,科技部等五部門聚焦青年科研人員的創新發展,在去年啟動實施“減負行動3.0”,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挑大梁、增機會(hui) 、減考核、保時間、強身心五項行動,起到了先行先試的探索作用。今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的若幹措施》,明確提出要減輕青年科技人才非科研負擔,保障他們(men) 將主要時間和精力用於(yu) 科技工作。
如今,我們(men) 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wei) 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正在建立,以“破四唯”和“立新標”為(wei) 突破口的製度性、基礎性框架更加完善。廣大科技工作者立足崗位、創新爭(zheng) 先,從(cong) 自主研發的大量先進技術裝備和係統進入實用,到以種業(ye) 創新驅動農(nong) 業(ye) 發展,一係列基礎性、原創性、關(guan) 鍵性的技術突破,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強勁引擎。同時,越來越多具有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的第一線“冒尖”,譬如,在中國高鐵、中國大壩、中國橋梁、中國航天等“中國名片”的背後,是眾(zhong) 多青年科技人才在建設過程中“挑大梁”“當主角”。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不斷完善人才培養(yang) 、引進、使用、激勵和流動體(ti) 製機製,確保人才評價(jia) 科學、客觀、專(zhuan) 業(ye) ,進一步為(wei) 科研創造“鬆綁”,讓更多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人才脫穎而出。
本期解讀:李麗(li) 天津大學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hui) 中國正能量網絡傳(chuan) 播專(zhuan) 項基金資助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