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爭當管線尖兵

發布時間:2023-11-23 14:4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上級命令我部立即赴某域架設野戰輸油管線,為(wei) 過往部隊提供油料支援保障!”近日,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某團一場實戰化、全要素作戰支援保障演練在高原腹地悄然展開,演練旨在全麵檢驗部隊臨(lin) 戰訓練、戰鬥指揮、戰鬥行動等關(guan) 鍵能力,提升官兵駕馭“油龍”實戰實保的勝戰能力。

  “各組注意,按照作戰分組,向預定地域機動!”隨著該團指揮員蔣宣紅下達命令,數十個(ge) 小組快速機動至預定地域。

  戰線延伸到哪裏,油料就保障到哪裏。“管線鋪設、泵站展開、野戰油庫開設……”官兵們(men) 肩扛手抬80餘(yu) 公斤重的輸油管線,在海拔近3000米的青藏高原上翻越山嶺陡坡、跨越河穀急流,蔣宣紅帶領官兵迅速選點定位、挖坑埋錨、搭設塔架、發射引繩、拉開鋼索……一條輸油管線飛架南北,到達“戰場前沿”。

  “嘟嘟嘟……”一陣刺耳的警報聲劃破隴原大地上空。“調度室,調度室,距首泵站3公裏的管線懸掛處遭‘敵’破壞,造成油料泄漏,現命搶修組和警衛分隊前出處置!”巡線員在使用無人機巡查線路時發現“敵情”。接到指令後,搶修員迅速換上防護服,攜帶搶修器材,在警衛分隊交替掩護下,爬上懸在兩(liang) 側(ce) 危崖上空的輸油管線。

  此時,油料噴湧已達3米多高,情況十分危急。管線搶修員戴著防毒麵具使其視野受限,越接近受損點,腳下管線搖晃得越厲害。在高空中行走、作業(ye) 是對搶修員的操作技能和心理素材的極大考驗,他們(men) 安全到達作業(ye) 點後快速行動,短短5分鍾便完成堵塞漏點、拆換部件等工作,成功處置“險情”。官兵重新開閥啟泵,油料管線恢複暢通。

  “此次演練與(yu) 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預告,隨時都會(hui) 出現意料之外的‘敵情’,這就要求我們(men) 平時先想一步、多想一招,隻有這樣,戰時才能更好保障打贏。”西寧聯勤保障中心魏新華介紹,今年以來,該團圍繞快速應急搶修、管線門橋架設等重難點課目展開專(zhuan) 攻精練,一切從(cong) 實戰出發,出難題、布危局、設險情,不斷錘煉打磨官兵實鋪實輸本領,提升保障打贏能力。

  “報告指揮員,前方輸油管線需穿越行車道路。”演練官兵報告。但地下埋設管線耗時較長,現場指揮員臨(lin) 機決(jue) 策:“架設門橋。”隻見參演官兵將六根輸油管線平鋪地上連接成“H”字形,再用兩(liang) 根管線將“H”的兩(liang) 肩從(cong) 地上撐起,沒過一會(hui) 兒(er) ,一座管線門橋就橫跨在道路上方。

  蔣宣紅介紹,架設管線輸油是戰時油料供應中一種高效、持久的保障方式,此次演練地域涵蓋了山地、河流、溝穀等地形地貌,設置了油料滲漏、泵站毀壞、管線被毀等突發情況,是對官兵綜合能力的全麵考驗。

  “生活區被‘敵’空中偵(zhen) 察發現!”

  “怎麽(me) 回事?”聽到通報,該團某連連長牟濤心裏咯噔一下,輸油保障演練怎麽(me) 通報“生活區偽(wei) 裝不合適”,還被記入了演練“問題庫”。

  就在剛才,該連因處置突發情況完成任務較好被表揚,“可沒多久‘出彩時刻’就變成‘出醜(chou) 時刻’……”

  “官兵思想出現了放鬆;部隊在陌生地域環境,對地形地貌特點、自然規律掌握不全,對惡劣氣候鑽研不足,在防光學、紅外、雷達和電磁偵(zhen) 察方麵準備相差甚遠……”訓練間隙,牟濤召集官兵圍成一圈席地而坐,針對此次演練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集思廣益,大家暢所欲言。

  在該團的訓練形勢分析會(hui) 上,牟濤針對此次演練的“失敗”情況,結合官兵提出的“金點子”和好建議,作了專(zhuan) 題匯報。相關(guan) 建議引起團黨(dang) 委高度重視,他們(men) 舉(ju) 一反三,圍繞隱蔽偽(wei) 裝訓練與(yu) 戰場實際緊密耦合,形成了長遠有規劃、中期有目標、短期有成效、當下有重點的體(ti) 係做法。

  與(yu) 此同時,該團就戰場隱蔽偽(wei) 裝問題,專(zhuan) 門邀請專(zhuan) 家教授為(wei) 官兵授課,並要求指戰員把偽(wei) 裝防護作為(wei) “戰時保命要緊事”抓緊抓實,及時修改完善隱蔽偽(wei) 裝方案,補充納入下階段訓練計劃,鼓勵官兵圍繞“加快戰鬥力生成”多出金點子、巧辦法,進一步豐(feng) 富完善方案、預案。

  魏新華表示,此次實戰化、全要素作戰支援保障演練,是針對高原地域特點,使用高強度輸油軟管替代鋼製直管,將以往的管線尺寸更換成大口徑管線尺寸,完成崎嶇山路管線鋪設。與(yu) 此同時,管線中接入綜合參數儀(yi) ,實現輸油管內(nei) 壓力、溫度、流速實時監測。

  據介紹,演練中,該團按照“緊貼實戰、多樣部署、配套編組、接力保障”的方法,積極探索不同條件下、不同型號裝備串聯組訓,創新訓練模式,發揮新列裝裝備最大效能,有效錘煉、提升了部隊在複雜環境下的野戰油料供應保障能力。

  孟釗 王建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