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高質量發展一路“黔”行
“效果太震撼了,有了聲光電的加持,我們(men) 在書(shu) 本上學習(xi) 的長征故事像是回到了新時代,可以跟著在館裏走完一遍‘新長征’。”這是貴陽市一名初中生體(ti) 驗全國首個(ge) 以長征為(wei) 主題的全域行浸式數字體(ti) 驗館“紅飄帶”(長征文化數字展示項目)後的感受。
今年下半年,“紅飄帶”一開館即上了貴陽新聞的熱搜,這一集文化、旅遊、科技於(yu) 一體(ti) 的文旅項目也成為(wei) 貴州高質量發展的新注腳。
坐落於(yu) 貴陽市貴安新區的華為(wei) 雲(yun) 全球總部,已在當地建設了華為(wei) 雲(yun) 全球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該中心是華為(wei) 雲(yun) 業(ye) 務的重要承載節點,未來可容納100萬(wan) 台服務器。目前,華為(wei) 雲(yun) 貴安數據中心已投入商用,為(wei) 政企數字化轉型等不同場景提供多樣化服務,未來還將全麵支持貴州“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助力貴州省打造雲(yun) 大數據產(chan) 業(ye) 新名片。
日前,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看到了貴州跟緊時代謀發展、科技創新助發展、借來“東(dong) 風”促發展的一個(ge) 個(ge) 生動案例,感受到貴州在高質量發展路上的努力。
跟緊時代謀發展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豐(feng) 富,如何在新時代做好長征這篇文章,“紅飄帶”項目是貴州文旅最新的答案。
“‘紅飄帶’運用新的科技手段,數字化全景再現長征之路,必將成為(wei) 貴州紅色旅遊的經典之作、世界級的中國文旅名片。”“紅飄帶”項目總導演、總設計王誌鷗說。
提起貴州,“大橋”是個(ge) 熱詞。“貴州的地形山高穀深,溝壑縱橫,千百年來交通的不便阻隔了貴州經濟發展。伴隨著走出去與(yu) 外部世界溝通的渴望,貴州人在17.6萬(wan) 平方公裏的大地上,於(yu) 126萬(wan) 個(ge) 山頭間建造了3萬(wan) 多座橋梁。”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馮(feng) 偉(wei) 向記者介紹,截至2022年年底,貴州全省共建成公路21萬(wan) 公裏,其中高速公路8331公裏,全省現有公路橋梁2.8萬(wan) 餘(yu) 座、4400公裏。
有了橋,也有了新的景觀。平塘大橋的“天空之橋”服務區目前已成為(wei) 貴州省首個(ge) 獲得3A景區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也是交通運輸部批複的交旅融合服務區示範項目。該服務區占地196畝(mu) ,除了傳(chuan) 統服務區所具備功能外,還設有觀景台、酒店、觀星台、橋梁科普館等,在此觀光旅遊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
被稱為(wei) 貴州“小三亞(ya) ”的羅甸縣屬於(yu) 典型的亞(ya) 熱帶季風氣候,縣委書(shu) 記梁玉林在該縣新開發的大小井風景名勝區為(wei) 記者當起“導遊”,介紹羅甸縣近年來在新時代背景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梁玉林自稱羅甸縣的“4S”店長。他說,近年來,羅甸縣依托暖冬氣候和大水麵資源優(you) 勢,不斷推進“文旅、體(ti) 旅、農(nong) 旅、康旅”融合發展,進一步做實了陽光(Sunny)、運動(Sport)、甜蜜(Sweet)、慢生活(Slow-life)的“4S”旅居品牌。
科技創新助發展
作為(wei) 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貴州的大數據產(chan) 業(ye) 近年來突飛猛進。正在崛起的“中國數穀”貴陽創造出5個(ge) “中國首個(ge) ”,即中國首個(ge)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中國首個(ge) 全域公共免費WIFI城市、中國首個(ge) 塊上集聚的大數據公共平台、中國首個(ge) 政府數據開放示範城市和中國首個(ge) 大數據交易所。
貴陽市貴安新區內(nei) 的大數據科創城更是日新月異,中電科大數據研究院、貴州烏(wu) 江實驗室、貴州綠色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單位先後落戶於(yu) 此。
大數據科創城管委會(hui) 主任張宇介紹,貴陽大數據科創城項目是國家重點推進項目和國家“東(dong) 數西算”工程的算力保障基地。目前,科創城已招引大數據等領域注冊(ce) 企業(ye) 700餘(yu) 家,吸引華為(wei) 雲(yun) 、中航發、滿幫、中軟國際等重點企業(ye) 入駐,初步形成頗具競爭(zheng) 力的大數據產(chan) 業(ye) 高地。當前,貴州正集全省之力支持大數據科創城,未來將重點推動智能終端、數據應用、公共數據增值運營、人工智能等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
“適宜的氣候、充足的電力、穩定的地質結構,讓貴州超前部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貴州大數據發展‘搶新機’,正朝著實現‘從(cong) 1到N’的裂變邁進。”貴安新區大數據和科技創新局副局長張敏說。
在貴陽,不到兩(liang) 分鍾的時間,當地居民就能在“南網在線”的公眾(zhong) 號上完成安裝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申請,後續隻需等待安裝人員上門。這是記者在采訪時看到的當地老百姓享受到的大數據應用福利。
2021年8月,貴州省即在全國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居民“刷臉辦電”、企業(ye) “一證辦電”全省全覆蓋。貴州電網公司市場營銷部客服科高級經理張超介紹,貴州省通過“南網在線”累計辦理居民“刷臉辦電”、企業(ye) “一證辦電”業(ye) 務達35.39萬(wan) 筆,占總業(ye) 務量九成以上。
借來“東(dong) 風”促發展
在貴陽的餐廳吃飯,現在流行的是在飯桌上擺上幾種刺梨產(chan) 品。
果質金黃的刺梨具有很高的食用、藥用價(jia) 值,但貴州的刺梨產(chan) 業(ye) 長期處在粗加工發展階段。後來,東(dong) 西部協作產(chan) 業(ye) 幫扶大潮為(wei) 貴州刺梨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了“東(dong) 風”。
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貴州王老吉刺檸吉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繼曾介紹,2018年,廣藥集團王老吉公司積極參與(yu) 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研發出以刺梨為(wei) 原材料的“刺檸吉”係列產(chan) 品,帶動貴州刺梨原汁、物流、包材、灌裝等10餘(yu) 家生態鏈企業(ye) 發展。截至2022年年底,貴州省刺梨種植麵積達210萬(wan) 畝(mu) ,實現年產(chan) 值150億(yi) 元,帶動超21萬(wan) 名農(nong) 民增收,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黎平縣則引進了中林集團開展國家儲(chu) 備林項目建設合作。雙方明確,由中林集團全資子公司中林(貴州黎平)林業(ye) 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50億(yi) 元,在黎平縣分期開展國家儲(chu) 備林項目建設,麵積為(wei) 240萬(wan) 畝(mu) (含油茶林)。
通過中林國儲(chu) 林項目建設,林農(nong) 可獲得工資性收入、生產(chan) 經營性收入、財產(chan) 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僅(jin) 一期的10萬(wan) 畝(mu) 流轉收儲(chu) 推算,公司預計兌(dui) 現資金3億(yi) 元,全縣40萬(wan) 農(nong) 業(ye) 人口人均增收750元左右,預計拉動全縣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以上。
同屬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從(cong) 江縣也正發揮區位、資源、政策等優(you) 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借助大灣區力量拓展發展空間,引進了佛黔共建產(chan) 業(ye) 園、歸樹山風電場、鑾裏半島旅遊綜合體(ti) 等一批重點項目,並吸引了廣東(dong) 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金智投資有限公司等一批優(you) 強企業(ye) 來此投資興(xing) 業(ye) 。
從(cong) 江縣貫洞鎮宰門村村民梁奶青雲(yun) 在“佛山-黔東(dong) 南”東(dong) 西部協作重點項目之一的醫藥項目生產(chan) 車間工作。她說:“在家幹農(nong) 活夠吃不賺錢,現在來這裏一個(ge) 月有4000元左右收入,幹淨又輕鬆,感覺很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任明超 李雅娟 見習(xi) 記者 譚思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