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看好2024年中國經濟

發布時間:2023-12-18 16:19: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最近,多個(ge) 外資金融機構陸續發布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報告。在外資機構看來,投資將持續加碼、消費保持複蘇、出口有望得到改善,多個(ge) 積極信號陸續釋放,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有望進一步複蘇企穩。

  瑞銀最新發布的《2024年—2025年中國經濟展望》報告中提到,預計2024年中國居民實際收入將繼續好轉,推動消費增長。在製造業(ye) 中,與(yu) 綠色轉型相關(guan) 的投資將保持強勁勢頭。

  摩根大通發布的《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中也認為(wei) ,2024年中國消費端或將延續2023年的恢複勢頭。

  深耕中國多年的富達國際在月初發布的2024年全球投資展望認為(wei) ,中國經濟已步入複蘇周期,從(cong) 今年7月開始推出的一係列政策目前已初見成效,預計中國宏觀經濟會(hui) 在2024年企穩。

  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接受專(zhuan) 訪時表示,中國經濟有諸多增長契機,中國的城市化將麵臨(lin) 一次新的調整,這也是明年乃至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重要增長點之一。

  外資金融機構: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勢頭

  這些信心從(cong) 何而來?記者采訪了這些外資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聽聽他們(men) 怎麽(me) 說。

  瑞銀香港地區資產(chan) 管理主管 海登·布裏斯科:我們(men) 最近上調了對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的預測。我們(men) 認為(wei) ,中國經濟的複蘇將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強勁的增長將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展望2024年,我們(men) 非常看好中國的GDP。

  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家酒店,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剛從(cong) 新加坡參加宏觀年會(hui) 回國。他告訴記者,年會(hui) 上各國記者和機構最關(guan) 心的依舊是中國。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陸挺:我們(men) 在每個(ge) 發言之後有一個(ge) 問答環節,絕大部分的問題都是關(guan) 於(yu) 中國的。大家關(guan) 心很多方麵,比方說,明年中國GDP增長速度、明年財政支出的力度、明年中國經濟還會(hui) 有哪些亮點。

  陸挺表示,野村證券此前也上調了中國經濟的預測值,明年中國經濟回升的支撐因素非常明確。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陸挺:中央政府在很多方麵的政策,財政、貨幣、房地產(chan) ,包括在引進外資,加大開放力度方麵,包括對民營企業(ye) 的支持力度方麵,我覺得明顯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長居香港的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這幾天專(zhuan) 程來到北京,調研市場,參加研討會(hui) 。他認為(wei) 投資將是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因素。在財政金融政策支持下,2024年中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望加快。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朱海斌:經濟亮點非常明顯的有幾個(ge) ,傳(chuan) 統三駕馬車裏,比如製造業(ye) 投資、基建,尤其在新基建這方麵的投資,受益於(yu) 政策的支持,仍然維持了一個(ge) 比較強勁的增長。

  經濟內(nei) 生動力足 新興(xing) 行業(ye) 受外資關(guan) 注

  接受專(zhuan) 訪的多位首席經濟學家,除了對中國宏觀經濟保持樂(le) 觀,對亮點突出的新興(xing) 行業(ye) 也持續看好。

  受訪經濟學家們(men) 表示,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wei) 一項全球性課題,而中國市場的綠色潛力為(wei) 他們(men)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空間。

  中國歐盟商會(hui) 發布的《中國歐盟商會(hui) 商業(ye) 信心調查2023》顯示,95%的受訪企業(ye) 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在華業(ye) 務去碳化,46%的企業(ye) 打算在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

  施羅德交銀理財權益投資負責人 付海寧:綠色低碳項目也是這些外企在中國投資的新方向,其實這些新的產(chan) 能,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

  另外,作為(wei) 人工智能應用與(yu) 流通大國,外資機構也非常看好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麵的國際競爭(zheng) 力。

  瑞銀香港地區資產(chan) 管理主管 海登·布裏斯科:我們(men) 尤其看好人工智能,以及任何與(yu) 環境、社會(hui) 和公司治理,或可持續發展相關(guan) 的行業(ye) ,因為(wei) 在這一領域,中國是世界經濟的領頭羊。

  另外,多位首席經濟學家表示,人民幣債(zhai) 券的投資價(jia) 值與(yu) 避險屬性更加凸顯,中國債(zhai) 券市場展現出了較強的投資吸引力。全球前百大資產(chan) 管理機構中,已有約90家進入中國債(zhai) 券市場投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