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創新中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作者:李夢雲(yun) (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浙江工商大學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院執行院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前不久對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圍繞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是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原則。堅持守正創新,著眼文化的連續性、創新性,體(ti) 現了繼承與(yu) 發展的辯證統一、合規律性與(yu) 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統一。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全麵把握好守正創新的內(nei) 涵意蘊和方法價(jia) 值,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
1.文化的特殊屬性決(jue) 定了文化建設必須堅持守正創新
文化建設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是由文化本身的特征屬性和發展要求決(jue) 定的。這些特征屬性決(jue) 定了文化的作用和功能,也影響著文化發展的節奏與(yu) 步伐。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文化是文明的外在表征,其發展和演變同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一樣,都遵循一定的內(nei) 在規律。馬克思主義(yi) 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曆史依次由原始社會(hui) 到奴隸社會(hui) 、封建社會(hui)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最終經由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發展到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的演變規律,揭示了生產(chan) 力決(jue) 定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這一唯物史觀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強調文化是與(yu) 時俱進和不斷發展的,是推進社會(hui) 發展和人類進步不可缺少的關(guan) 鍵性因素。守正創新,守正是前提。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守文化發展規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確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方向。
文化是熔鑄在一個(ge) 國家、民族發展曆程中的基因和紐帶。人類社會(hui) 創造的語言、價(jia) 值觀念、傳(chuan) 統習(xi) 俗、藝術形式等各種文化要素,通過代代相傳(chuan) 得以傳(chuan) 承和延續。文化的傳(chuan) 承既可以使人們(men) 從(cong) 曆史中汲取智慧,增強民族歸屬感,也能夠增強人們(men) 對文化身份的認知,增強文化自信,培養(yang) 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尊重。文化的守正創新,既要承繼和保留本民族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和精神品格,又要按照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其創新轉化,並不斷創造符合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需要的文化產(chan) 品。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作為(wei) 社會(hui) 的上層建築,文化要與(yu) 社會(hui) 發展要求相適應,能夠反映時代進步和人民需要。當文化最大限度地反映生產(chan) 力的發展要求、最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及整個(ge) 社會(hui) 的前進方向,就能夠提供與(yu) 實踐要求相適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從(cong) 而使整個(ge) 社會(hui) 增強文化認同、釋放思想活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hui) 的變革,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價(jia) 值觀念和審美觀念都在發生著變化。文化建設需要適時調整發展戰略,謀劃發展布局,在傳(chuan) 播形式、機製載體(ti) 、內(nei) 容表達上與(yu) 時俱進,適應社會(hui) 環境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成為(wei) 推動社會(hui) 生產(chan) 持續發展和維護社會(hui) 團結穩定的強大力量。
2.深刻理解和把握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創新的精神特質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厚植優(you) 勢、搶抓機遇,高度重視文化建設的守正創新,推動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展現新作為(wei) 、呈現新氣象,為(wei) 實現人民精神富有、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打下堅實基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wei)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特別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發展作出一係列創新性、戰略性謀劃,闡明了守正創新的意蘊內(nei) 涵和價(jia) 值地位,體(ti) 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文化立場、文化追求。
彰顯了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格。中華民族是守正創新的民族,中國傳(chuan) 統哲學中蘊含著豐(feng) 富的關(guan) 於(yu) 守正創新的思想智慧。“正”即是指堅持正道,堅持真理。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其身正,不令而行”。不僅(jin) 是儒家,道家也同樣重視“正”的地位和影響,比如老子就特別強調“以正治國”。“正道”體(ti) 現了中國哲學對遵循規律和事物發展脈絡的正確認識與(yu) 客觀態度。“新”是指革故鼎新之意。《周易》言:“日新之謂盛德”。《禮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些都是中國哲學對創新的重視和啟示。守正創新,既有堅持正道、遵循規律的客觀要求,也有與(yu) 時俱進、創新轉化的主觀作為(wei) ,體(ti) 現了中國哲學的方法智慧,也契合了馬克思主義(yi) 哲學的辯證思維。新時代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守正創新是我們(men) 黨(dang) 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強調“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men) 都要激發守正創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在強調“必須堅持守正創新”時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我們(men) 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不動搖”。在文化建設方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要求“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深深紮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根脈,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文化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運用唯物辯證法來分析與(yu) 運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出守正創新的理論品格。
體(ti) 現了“第二個(ge) 結合”的實踐要求。“兩(liang) 個(ge) 結合”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大創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men) 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men) 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第二個(ge) 結合”是推動文化建設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要求在尊重馬克思主義(yi) 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積極探索其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契合點、創新點,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持續前進,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不斷深入。從(cong) 文化領域和文化建設來看,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守正”思維,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體(ti) 現了“創新”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在文化建設領域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推動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廣泛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ye) 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麵貌更加奮發昂揚,以實踐證明了守正創新對推進文化建設、推動“第二個(ge) 結合”的重要作用。
3.堅持守正創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
文化建設既要守正,也要創新,兩(liang) 者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發展的兩(liang) 翼。守正創新是有規律、有要求的創新,要求我們(men) 必須把“守正”和“創新”辯證對待,不可偏廢。
一方麵,守正是前提,“守正就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要求我們(men) 堅守馬克思主義(yi) 之“正”,堅守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文化建設的靈魂。“意識形態決(jue) 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是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這是它的本質屬性和內(nei) 在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是新時代推進黨(dang) 的文化工作所必須遵循的第一要義(yi) 。守正創新,首先強調要守正,就是堅守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的意識形態屬性,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方向。馬克思主義(yi) 以科學的態度揭示了文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未來方向。這是我們(men) 黨(dang) 身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文明衝(chong) 突、文化霸權主義(yi) 的精神武器,也是打破“曆史終結論”、實現精神富有的思想指引。
另一方麵,創新是動力,“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製、新形式”,在傳(chuan) 播形式和內(nei) 涵表達上符合人民意願和時代要求。新征程上,擔負好新的文化使命,需要以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敢於(yu) 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yu) 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通過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激發文化創作者的積極性,讓廣大文化工作者能夠依照時代要求,結合群眾(zhong) 需要,創作出無愧於(yu) 人民、無悔於(yu) 時代的作品。站在“兩(liang) 個(ge) 大局”的曆史高度,建構符合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內(nei) 涵價(jia) 值、貼近中華民族發展實際、闡釋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現實的傳(chuan) 播話語。源遠流長、光輝絢麗(li) 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血脈,蘊含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治國理政和實現文化繁榮的巨大寶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展示中華民族的獨特精神標識,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jia) 值、中國力量”。處理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涵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發展的適應性,處理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形式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接受程度的適應性,處理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新程度與(yu) 文化傳(chuan) 承保護的適應性。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創新紅色文化傳(chuan) 播方式,打造紅色文化精品,增強紅色文化的感染力、號召力。積極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深化文化體(ti) 製改革,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繁榮發展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守正創新是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特質,也是黨(dang) 領導文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和認真貫徹的方向原則。堅持守正創新,既要秉持理性、辯證的態度,也要有自信、包容的情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用馬克思主義(yi) 真理力量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生命力,弘揚革命文化,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努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奮力譜寫(xie)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華章。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9日 0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