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堵點

發布時間:2023-12-25 14:27:00來源: 經濟日報

  國務院辦公廳前段時間印發的《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強調完善專(zhuan) 利轉化運用服務鏈條;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科技成果轉化鏈條長、環節多,對方方麵麵均有涉及。作為(wei) 我國科技創新體(ti) 係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jun) 、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如何有力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yi) 。

  科技成果轉化是加強科技與(yu) 經濟緊密結合的關(guan) 鍵環節,是催生新引擎、激發新動能、提高生產(chan) 力水平的關(guan) 鍵一步。高校具有學科齊全、融合交叉、人才匯聚、科教協同、產(chan) 教融合的整體(ti) 優(you) 勢,發揮著創新源頭的作用,是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中重要的成果供給方。但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高校發明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率僅(jin) 為(wei) 3.9%,這表明在科技成果有效轉化方麵仍存在較大挑戰。

  打通轉化關(guan) 鍵堵點,需要加大人才培養(yang) 力度,促進產(chan) 學研合作,消除創新機製、人才、平台等方麵的阻礙,讓更多創新成果從(cong) “書(shu) 架”走上“貨架”,找到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最優(you) 解。

  高校應加強基礎研究,加大對基礎學科的支持力度,鼓勵科研人員開展原創性、前瞻性研究。瞄準科學前沿和關(guan) 鍵技術領域,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努力取得更多從(cong) “0”到“1”的重大原創性、引領性成果,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可通過建立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方式,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為(wei) 科研人員提供更好的科研條件和資源,提高科研人員創新能力和水平。通過建立跨學科研究中心、設立跨學科研究項目等方式,促進學科交叉融合,鼓勵不同學科之間交流合作,產(chan) 生更多創新思想和成果。高校還應支持科研人員從(cong) 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為(wei) 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如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等,鼓勵科研人員與(yu) 企業(ye) 、科研機構等單位合作交流,共同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高校應提升相關(guan) 人才市場化眼光和能力,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團隊培養(yang)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涉及多個(ge) 方麵,不僅(jin) 要有懂科技研發的人才,也要有懂市場轉化工作、能夠將科研與(yu) 市場需求相結合的人才。應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由導師和科研人員作為(wei) 主力,帶領碩士、博士生等開展科研攻關(guan) 活動,並通過開展項目化教學、創新競賽、實習(xi) 實踐、模擬市場交易等方式,引導科研團隊人員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鍛煉和提高創新能力與(yu) 綜合素質,塑造複合型科技創新人才。可以開設跨學科的課程和項目,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融合在一起,比如科技創新、產(chan) 權交易、市場推廣等,讓學生接觸多元化領域,拓寬視野和知識麵,培養(yang) 多元化思維方式和綜合素養(yang) ,增強對市場的敏銳度,提高科研人才的成果轉化能力。

  同時,企業(ye) 應積極參與(yu) 高校科研環節,結合市場需求和技術成熟度等因素,提供科研方向建議和指引,及時把脈、診斷,為(wei) 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有力支持。高校與(yu) 企業(ye) 應通過共建科技創新平台、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中心、產(chan) 業(ye) 技術聯盟等方式,進一步加強產(chan) 學研合作,共同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專(zhuan) 利轉化率。高校還應建立科學、客觀的科研評價(jia) 體(ti) 係,注重創新成果的質量和實用性。可設立知識產(chan) 權管理與(yu) 運營基金,用於(yu) 支持專(zhuan) 利轉化工作,並引入市場化機構參與(yu) 專(zhuan) 利轉化工作,如知識產(chan) 權代理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提供專(zhuan) 利申請、專(zhuan) 利布局、技術轉移、知識產(chan) 權交易等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服務,提升高校的專(zhuan) 利運營效率,更好地推進專(zhuan) 利轉化工作。(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曉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