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記錄2023|中國東盟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

發布時間:2023-12-26 14:58: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從(cong) 謀篇布局的“大寫(xie) 意”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共建國家共同將這份宏偉(wei) 藍圖繪製成一幅壯麗(li) 多姿、精彩紛呈的“絲(si) 路畫卷”。而對於(yu) 許多東(dong) 南亞(ya) 國家而言,2023年是見證發展和進步的一年。這一年,中國與(yu) 東(dong) 南亞(ya) 地區國家攜手並進,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產(chan) 業(ye) 合作、經貿往來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發展。

  印尼總統佐科高鐵非常舒服,在時速350公裏我沒感覺到任何的顛簸,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這就是文明進步。

  總台記者閆術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過去這一年,我探訪過不少中國在海外建設的交通類基建項目。要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中國企業(ye) 在印尼建設的雅萬(wan) 高鐵。今年10月這條高鐵正式開通的日子更是成為(wei) 印尼舉(ju) 國上下慶祝的節日。

  雅萬(wan) 高鐵試乘旅客:這個(ge) 速度,我感覺自己就像坐在F1方程式賽車裏一樣。

  雅萬(wan) 高鐵是印尼和東(dong) 南亞(ya) 首條高速鐵路,全長142公裏,時速可達350公裏,是中印尼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截至12月24日,印尼雅萬(wan) 高鐵累計運輸旅客超百萬(wan) 人次。雅萬(wan) 高鐵讓印尼進入高鐵時代。目前已經開通兩(liang) 周年的中老鐵路則是在今年7月與(yu) 中歐班列正式聯線貫通,實現東(dong) 南亞(ya) 至歐洲鐵路直達,物流運輸時間最快縮短至15天。

  總台記者閆術鐵路方麵的合作一直是中國和東(dong) 南亞(ya) “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領域,我腳下就是正在建設中的馬來西亞(ya) 東(dong) 海岸鐵路。全長超過600公裏的馬來西亞(ya) 東(dong) 海岸鐵路,被視為(wei) 連通馬來西亞(ya) 東(dong) 西海岸的“陸上橋梁”。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中旬,馬來西亞(ya) 東(dong) 海岸鐵路舉(ju) 行了軌道工程啟動儀(yi) 式。

  在東(dong) 南亞(ya) 地區,很多“一帶一路”項目都在2023年取得重要進展,在泰國,中國企業(ye) 承建的素萬(wan) 那普機場擴建項目7月順利竣工;在印尼,中國企業(ye) 承建的東(dong) 南亞(ya) 最大漂浮光伏項目11月並網發電。中國與(yu) 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合作項目,不僅(jin) 有基礎設施建設,也有產(chan) 業(ye) 合作。

  總台記者閆術以我所在的馬來西亞(ya) 為(wei) 例,我身後的馬中關(guan) 丹產(chan) 業(ye) 園,就是中國與(yu) 東(dong) 盟國家建設的一個(ge) “兩(liang) 國雙園”項目。2013年,馬中關(guan) 丹產(chan) 業(ye) 園在關(guan) 丹市正式開園,與(yu) 中馬欽州產(chan) 業(ye) 園一起,開創了“兩(liang) 國雙園”模式。如今,十年過去,“雙園”一步步從(cong) 荒地蛻變為(wei) 現代化國際園區。

  “兩(liang) 國雙園”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量變到質變,成為(wei) 中馬雙方合作不斷深化的生動寫(xie) 照。中國和東(dong) 盟的經貿合作往來也不斷深化。10年間,中國-東(dong) 盟年貿易額快速超過5000億(yi) 美元,向著1萬(wan) 億(yi) 美元的目標邁進。

  總台記者閆術千年共此卷,續寫(xie) “山海情”。10年來,中國與(yu) 東(dong) 盟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堅持真誠相待、守望相助、互利互惠、協調包容,走出一條長期睦鄰友好、共同發展繁榮的正確道路。在這張中國與(yu) 東(dong) 盟攜手繪就的美好畫卷上,有了雅萬(wan) 高鐵、中老鐵路、馬中關(guan) 丹產(chan) 業(ye) 園等一個(ge) 個(ge) 新的坐標。在新的起點上,東(dong) 南亞(ya) 必會(hui) 與(yu) 中國繼續攜手共建,大道同行。

  “一帶一路”首倡之地見證十年回響

  中亞(ya) 地區,作為(wei) “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互聯互通合作的重點方向。今年,在中國舉(ju) 行的首屆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重要活動讓總台記者和中亞(ya) 人士記憶猶新。

  總台記者張譽耀:作為(wei) 中國向西走出國門的首站,哈薩克斯坦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首倡之地,位於(yu)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的納紮爾巴耶夫大學。

  總台記者張譽耀:2013年9月,習(xi) 近平主席就是在這個(ge) 報告廳裏向世界發出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習(xi) 近平主席十年前的話語,至今餘(yu) 音繞梁。十年來,中國同中亞(ya) 國家開展了深入的合作,廣泛惠及了中亞(ya) 地區各國人民。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與(yu) 中哈連雲(yun) 港物流合作基地建成,打開了中亞(ya) 國家通向太平洋的大門;中國企業(ye) 承建的中亞(ya) 第一長隧道“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順利貫通,結束了當地民眾(zhong) 出行需要翻山越嶺或繞行他國的曆史;中吉烏(wu) 公路正式通車,成為(wei) 跨越高山、暢通無阻的國際運輸大動脈;途經中亞(ya) 的中歐班列在開行總量中占比近80%,成為(wei) 馳騁歐亞(ya) 大陸的“鋼鐵駝隊”。去年,中國和中亞(ya) 五國貿易總額超700億(yi) 美元,創下曆史新高。

  總台記者張譽耀: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是2023年中國首場主場外交活動,也是中國同中亞(ya) 國家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線下形式舉(ju) 辦峰會(hui) 。峰會(hui) 的係列成果進一步鞏固了中亞(ya) 作為(wei) 歐亞(ya) 大陸交通樞紐的地位,並促進經貿往來,進一步提升了中亞(ya)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科爾茹姆巴耶夫是哈薩克斯坦《實業(ye) 報》主編,他於(yu) 今年5月前往西安對峰會(hui) 進行現場報道。在年底接受我們(men) 采訪時,科爾茹姆巴耶夫談論起了他當時參加峰會(hui) 的感受。

  哈薩克斯坦《實業(ye) 報》主編謝裏克·科爾茹姆巴耶夫:我認為(wei) 峰會(hui) 是曆史性的,讓我印象最為(wei) 深刻的就是進入主會(hui) 場拍攝,尤其是現場見證中哈兩(liang) 國元首簽署曆史性文件的時刻。峰會(hui) 的意義(yi) 最主要的就是形成了(中國—中亞(ya) 元首會(hui) 晤)機製。

  十年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cong) 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feng) 碩成果;中國已同150多個(ge) 國家、30多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中老鐵路、雅萬(wan) 高鐵、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大批標誌性工程項目陸續建成並投運,中歐班列開辟了亞(ya) 歐陸路運輸新通道,為(wei) 共建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1至11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6145列,發送貨物174.9萬(wan) 標箱,超2022年總運量。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217個(ge) 城市。2013年至2023年10月,我國與(yu) 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超過21萬(wan) 億(yi) 美元,對共建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yi) 美元。

  總台記者張譽耀:十年前的那場演講喚醒了千年絲(si) 路,正如習(xi) 主席今年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所提到的,10年的曆程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站在了曆史正確一邊,符合時代進步的邏輯,走的是人間正道。

  “一帶一路”倡議是重要國際合作平台

  2023年是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也是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10周年。“一帶一路”倡議為(wei) 何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歡迎?它的生命力何在?它與(yu)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有什麽(me) 關(guan) 係?來看專(zhuan) 家的解讀。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曉暉:我們(men) 看到不管是在中亞(ya) 地區還是東(dong) 南亞(ya) 地區,以及世界上更廣泛的區域,加入“一帶一路”合作朋友圈當中的國家,都在出現很多積極的變化,“一帶一路”倡議相關(guan) 的合作成果豐(feng) 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曉暉:大家首先直觀的感受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所以不管是雅萬(wan) 高鐵還是“安格連—帕普”鐵路,帶來的是當地出行效率的直接提升,改變民眾(zhong) 生活,同時也促進經濟發展。而對於(yu) 像老撾和哈薩克斯坦這樣的國家來說,從(cong) 陸鎖國變成陸聯國意味著更多的發展機遇,而工業(ye) 園區的建設對於(yu) 很多國家來說,不僅(jin) 僅(jin) 涉及與(yu) 中國之間的雙邊合作,還帶來更多的多邊合作和與(yu) 世界更多接觸的機會(hui) 。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曉暉:其實我們(men) 會(hui) 看到,首先,從(cong) 很多國家他們(men) 的認知來看,在過去十年當中,逐漸了解“一帶一路”、歡迎“一帶一路”,加入朋友圈當中,與(yu) 中國深化合作。中國和很多政府通過政府間的溝通,討論“一帶一路”合作的時候,形成的是發展戰略的對接,也就是雙方在尋找發展的利益公約數,在尋找合作的機遇。而同時涉及經濟發展,首先“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這是中國的長處,那麽(me) 帶給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變化,使他們(men) 能夠突破此前的發展瓶頸,能夠找到更多的發展機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曉暉:而同時大家也會(hui) 看到,“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當中,各國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民心相通是我們(men) 看到的一個(ge) 積極的進展。很多國家的民眾(zhong) 通過對華合作,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對華合作所帶來的變化。而同時中國在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項目,包括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們(men) 更多強調的是促進當地的長遠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所以對於(yu) 民眾(zhong) 技能的培訓,在修築鐵路公路的同時,發展沿線的經濟建設,都是“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具體(ti) 的變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蘇曉暉:如果說10年前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ge) 重要的開始,那在過去10年當中已經落地生根。本身“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非常重要的路徑,而現在國際社會(hui) 對於(yu) “一帶一路”倡議的接受,也能看出“一帶一路”倡議成了重要的國際合作平台,是中國提出的重要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歡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