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經濟觀察|一張“充換電網”裏的新基建速度
新華社合肥12月26日電(記者張紫贇 吳慧珺)25日下午,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座新能源汽車充電綜合體(ti) 內(nei) ,網約車司機陳師傅正停車充電,為(wei) 即將到來的晚高峰接單做準備。
“現在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布點越來越密,很方便。”陳師傅說。
這裏是一處地下一層、地上五層全額配比充電樁的自走式公共停車樓,也是合肥市首個(ge) 新能源汽車充電綜合體(ti) 。綜合體(ti) 還配備了休息室、車輛美容、超市餐飲等服務,可供司機就餐、閱讀等。
“這座綜合體(ti) 是屋麵光伏一體(ti) 化並網發電項目,基本實現光、儲(chu) 、充(換)一體(ti) 化,配備了197根直流充電樁,每天可滿足1000輛以上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合肥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晶晶說。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就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作出係列部署,其中提出,穩定和擴大傳(chuan) 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chan) 品等大宗消費。
充換電基礎設施,是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支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副秘書(shu) 長仝宗旗介紹,截至2023年11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wei) 826.4萬(wan) 台,同比增加67%。
較之城市地區漸趨成熟的充換電基礎設施網絡,農(nong) 村地區的建設速度一度落後於(yu) 城市,一定程度上抑製了消費需求。隨著近年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等利好政策的出台,我國農(nong) 村地區也在因地製宜布局“快慢結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
在位於(yu) 安徽省與(yu) 浙江省交界處的安徽省廣德市東(dong) 亭鄉(xiang) ,可以看見路上來往著許多新能源汽車。43歲的當地居民餘(yu) 義(yi) 水三年前剛從(cong) 油車換為(wei) 電車時,由於(yu) 充電樁布點不夠密集,曾遭遇無法及時充電隻能叫拖車的尷尬。如今廣德已經實現“城區十分鍾”“鄉(xiang) 鎮半小時”的充電圈覆蓋。
“直流充電樁半小時就可以充滿80%的電,開車出門心裏再也不慌了。”餘(yu) 義(yi) 水消除“裏程焦慮”之後,還號召身邊五六位朋友也從(cong) 油車換成了電車。
“目前,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在廣德的各鄉(xiang) 鎮基本實現全覆蓋。”國網廣德市供電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陶雪峰說,助力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打開農(nong) 村地區的消費市場。
一些村莊因為(wei) 人流量大, 對充換電基礎設施需求更為(wei) 迫切。“近三年,小崗村累計接待遊客200多萬(wan) 人次,其中駕駛新能源汽車的遊客越來越多。”鳳陽縣小崗村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嚴(yan) 永兵說,村裏兩(liang) 年前建成了2台120千瓦、8台60千瓦的電動汽車快充樁,這兩(liang) 年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充分保障了遊客日常充電需求。
在國網安徽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能源監控中心,大屏幕上實時滾動著充電樁總數、實時充電功率、今日充電量等各種在線充電數據。據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統計,自2018年到2022年,公司充電量增長了近20倍。今年以來累計充電量為(wei) 2.04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75.86%。
“今年,國網安徽電力在高速服務區充電站擴建了700餘(yu) 個(ge) 充電車位,有力保障新能源汽車城際出行。同時,重點加強鄉(xiang) 鎮充電設施建設布局,建成鄉(xiang) 鎮充電樁2300多根。”國網安徽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市場部副主任晏節晉說,縣鄉(xiang) 公共充電網絡規劃主要結合縣鄉(xiang) 實際開展,能夠滿足車主用車需求的同時,充分帶動地方社會(hui) 經濟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能”。
如今,安徽省正在擘畫新的綠色出行藍圖。安徽省汽車辦副主任劉文峰介紹,力爭(zheng) 到2027年,安徽主要城區形成半徑不大於(yu) 2公裏的充電服務圈;縣城和鄉(xiang) 鎮重點區域充換電基礎設施全覆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換電基礎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和農(nong) 村公路有效覆蓋。(海報設計:夏園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