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抓好青年引才、留才、用才等重點環節 江蘇鎮江:“團”聚青年助推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3-12-28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最近,由全國人大代表、獲“江蘇青年五四獎章集體(ti) ”稱號的潤果“新農(nong) 人”團隊領頭人魏巧帶領開設的“新農(nong) 人成長淬煉實踐課堂”在鎮江深受好評。

  一組數據足以印證實踐課堂之“實”:該基地通過農(nong) 忙收割比賽、機械化實戰等形式舉(ju) 辦田間大課堂10餘(yu) 場,吸引350餘(yu) 名農(nong) 學專(zhuan) 業(ye) 學生沉浸式體(ti) 驗;引入19名省內(nei) 外農(nong) 業(ye) 領域專(zhuan) 家學者結對全市20名返鄉(xiang) 創業(ye) “新農(nong) 人”代表,師帶徒線上線下互動300餘(yu) 人次。

  力推魏巧這樣的青年人才導師作表率示範,是鎮江青年人才計劃中培育發展計劃的一個(ge) 縮影。

  據鎮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娟介紹,今年以來,鎮江持續貫徹落實全市人才“鎮興(xing) ”行動有關(guan) 部署,推出一係列舉(ju) 措,擴容升級青年人才庫。抓好青年引才、留才、用才等重點環節,為(wei) 挖掘、凝聚更多青年人才持續發力,為(wei) 奮力譜寫(xie) “強富美高”新鎮江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打造吸引優(you) 秀青年人才的“磁力場”

  前不久,來自暨南大學的鎮江籍大三學子莫穎莎收到了一條來自家鄉(xiang) 鎮江的短信,內(nei) 容是介紹鎮江扶持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的政策以及相關(guan) 活動信息。“收到來自家鄉(xiang) 的信息,備感溫暖,用處非常大。”莫穎莎說。

  這是鎮江籍學子的“特殊待遇”。目前,鎮江常態化更新鎮江籍在校大學生人才信息庫,在庫學生共計1.2萬(wan) 餘(yu) 人,並通過短信形式定期向大學生推送鎮江發展規劃、人才政策資訊、實習(xi) 就業(ye) 招聘等信息。信息庫啟用當天,鎮江市采用移動雲(yun) MAS視訊的方式向在外讀書(shu) 的鎮江籍學子送出10136封問候信,引發全國各地鎮江學子的熱烈反響。

  今年10月,在人才信息庫數據支持下,鎮江市摸排聯係了20餘(yu) 所北京高校鎮江籍學子,大家相聚一堂共話未來;同時協助市委人才辦、市人社局推介大學生人才政策,向在京學子發出邀約,歸來成就夢想、共創美好未來。

  自2019年以來,鎮江市連續5年開展“千名學子百企行”係列活動,組織在鎮青年學子走進“四群八鏈”重點企業(ye) ,讓青年學子感知鎮江優(you) 越的就業(ye) 環境和優(you) 質的人才環境,促成青年人才與(yu) 城市“雙向奔赴”。

  26歲的創業(ye) 青年人才代表孫雲(yun) 鵬在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就讀期間,曾參與(yu) “返鄉(xiang) 看發展鎮江行”活動。受此影響,他畢業(ye) 後回到鎮江致力於(yu) 工業(ye) 並聯機器人的研發並成立公司,積極引進科技創新類優(you) 秀人才,組建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年輕團隊。在他的帶領下,團隊獲得諸多省級創新獎榮譽。

  以情留人,營造高品質人才生態,鎮江連續兩(liang) 年打造“‘鎮’好遇見你”青年人才聯誼交友品牌。目前,聯誼交友小程序已上線投入使用,活動市級聯動覆蓋青年9000餘(yu) 人次,助力拓展青年人才“交友圈”。

  近年來,鎮江築牢招引工作基礎,紮實推進大學生實習(xi) 一攬子服務內(nei) 容。優(you) 化鎮江市大學生暑期實習(xi) 2.0平台,累計征集各類優(you) 質實習(xi) 崗位5600餘(yu) 個(ge) 。

  深化校地共建,助力青年成長

  對鎮江京口區象山街道居民來說,“學院派”是“溫馨的存在”。這是江蘇大學法學院聯合京口區象山街道為(wei) 打造信訪矛盾調解新模式建立的工作站。

  該校法學院學生婁秉文和孫潔作為(wei) “學院派”調解員,了解到一居民因戶口遷移安置問題上訪多年,於(yu) 是主動上門做工作,最終“事心雙解”,居民停訴息訪。

  交流中,兩(liang) 人還得知該居民家庭困難,想找門麵房做生意,便將此訴求反饋給街道。街道協調助其尋得合適的門麵。

  這正是團鎮江市京口區委與(yu) 江蘇大學團委合作實施“個(ge) 十百千”掛(兼)職鍛煉校地共建項目的成果之一。目前,江蘇大學選派學院團委書(shu) 記、“青馬工程”學員、百名團支部書(shu) 記、千名優(you) 秀團員青年走進街道、社區、網格,實現300個(ge) 學生團支部與(yu) 京口區近300個(ge) 社區網格結對。

  今年6月起,團鎮江市委聯合江蘇農(nong) 林職業(ye) 技術學院等單位開展“高素質青年農(nong) 民”專(zhuan) 題培訓班等工作。重點聚集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新型青年職業(ye) 農(nong) 民、農(nong) 村青年致富帶頭人3類群體(ti) ,凝聚一批“懂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村、愛農(nong) 民”的青年人才骨幹力量。

  前不久,江蘇農(nong) 林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生華夢麗(li) 剛榮獲第二屆“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標兵”稱號。作為(wei) “新農(nong) 人”的她積極發揮“興(xing) 農(nong) 人”的作用,今年已參加省、市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宣講會(hui) 、分享會(hui) 等30餘(yu) 場,激勵更多青年人才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青春力量助推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鎮江深挖當地高校等優(you) 質人才集聚領域,深度整合資源力量,一頭鏈接屬地行業(ye) 企業(ye) 的人才和技術需求,一頭鏈接高校院係的人才供給和科研成果,推動校企地三方深化產(chan) 學研合作。

  鎮江默勒電器有限公司與(yu) 當地高校建立產(chan) 學研合作平台、共建“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校地雙方定期溝通交流,先後完成多個(ge) 創新項目,形成一批有效知識產(chan) 權。該公司與(yu) 東(dong) 南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的校企聯合研發團隊發揮各自優(you) 勢,研發的產(chan) 品一舉(ju) 打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

  今年以來,團鎮江市委積極推動校地團組織深度融合,以“六推六聯”行動為(wei) 具體(ti) 指引,加強各級地方團組織與(yu) 高校團組織的緊密聯係,緊盯黨(dang) 政關(guan) 注、群眾(zhong) 關(guan) 心、青年能為(wei) 的領域,圍繞基層治理等方麵項目化推進。

  此外,團鎮江市委搭建青年雙創交流平台,聯合鎮江市人社局、鎮江市工信局等開展“創響鎮江”創新創業(ye) 大賽。加強職業(ye) 青年人才培育,組建青匠導師團,發揮青匠導師和青年崗位能手的特色專(zhuan) 長,開展線上線下青春分享會(hui) 。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鎮江市各級團組織將持續圍繞市委重點部署,集聚更多青年人才在鎮江幹事創業(ye) ,將才情揮灑在鎮江大地,實現自我成長,助推鎮江高質量發展。”團鎮江市委書(shu) 記張衝(chong) 表示。

  譚藝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