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2年度審計整改報告三大看點

發布時間:2023-12-28 13:32: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題:2022年度審計整改報告三大看點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wei)

  26日公布的2022年度審計整改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9月底,對於(yu) 2022年度(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審計工作報告查出的問題,有關(guan) 地方、部門和單位共整改問題金額9570多億(yi) 元,製定完善規章製度1600多項,追責問責2540多人。

  審計整改是審計工作的“最後一公裏”,決(jue) 定著審計監督最終效能。上一年度審計整改工作成效如何?有哪些新變化?“改不到位”等問題如何後續推進?記者采訪了權威人士。

  看成效:重大問題整改總體(ti) 進展順利

  “查”不是目的,“改”才是關(guan) 鍵。審計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海告訴記者,今年6月公布的2022年度審計工作報告反映的所有問題及建議已全部納入此次整改範圍。本著實事求是、全麵客觀原則,審計署將審計發現問題按照立行立改、分階段整改、持續整改三種類型分別提出整改要求,共向138個(ge) 地方、部門、單位印發整改通知和清單。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審計整改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推動審計整改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要求立行立改的問題中有92%已完成整改,要求分階段整改的問題總體(ti) 進展順利,要求持續整改的問題製定了措施和計劃。

  地方財政管理不嚴(yan) 、中央部門所屬單位問題多發、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項目形成損失浪費……此前,審計署圍繞中央財政管理、中央部門預算執行、重大項目實施進行了審計,並對相關(guan) 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了跟蹤。

  整改報告顯示:46個(ge) 地區已將違規舉(ju) 借的196億(yi) 元隱性債(zhai) 務錄入政府隱性債(zhai) 務統計係統,通過廢除政府回購條款、支付拖欠工程款等償(chang) 還隱性債(zhai) 務110.21億(yi) 元,追責問責44人;針對利用中央部門職權或行業(ye) 資源違規牟利、收費或轉嫁攤派的問題,27家所屬單位通過不再授予合作企業(ye) 特許經營權、停止出借資質證書(shu) 等整改2.95億(yi) 元;針對部分PPP項目形成損失浪費問題,各地穩妥處置進展緩慢或停工爛尾項目,調整項目投資方式、壓縮投資規模或引入新經營主體(ti) 等,推動14個(ge) 項目取得明顯進展……

  林海表示,在2022年度的審計整改工作中,重大問題整改總體(ti) 進展順利,解決(jue) 了一些不利於(yu) 改革發展和經濟社會(hui) 穩定的體(ti) 製機製問題,進一步推動追贓挽損、節用裕民,更加彰顯審計的獨特監督作用。

  看變化:審計整改總體(ti) 格局取得新突破

  2022年以來,經中央審計委員會(hui) 批準,審計機關(guan) 積極探索構建全麵整改、專(zhuan) 項整改、重點督辦三種方式相結合的審計整改總體(ti) 格局,既把握總體(ti) 、努力做到全覆蓋,又突出重點、以重點問題深入整改引領全麵整改推進。報告顯示,今年審計整改總體(ti) 格局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具體(ti) 來看,在督促被審計單位全麵履行整改主體(ti) 責任的基礎上,專(zhuan) 項整改貫通協作更加順暢高效:比如,關(guan) 於(yu) “9省通過虛報校舍麵積等多申領6.47億(yi) 元,10省未按規定辦法分配6.35億(yi) 元”的問題,財政部、教育部在重點民生資金專(zhuan) 項整治行動中,將義(yi) 務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作為(wei) 重點;重點督辦範圍得到有效拓展:審計署將300多起重大問題線索移送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重點查辦或督辦,尤其是針對經濟紀律執行鬆弛問題,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持續深化審計監督與(yu) 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人大等各類監督的信息溝通、線索移交、措施配合。

  審計查出的問題和提出的審計建議是審計整改工作的基礎。2022年度審計工作報告中關(guan) 注的新問題以及審計建議中的一些新導向,通過審計整改更好推動審計成果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

  財政部繼續推進全麵預算績效管理,對2024年中央部門項目支出績效目標開展審核,著力提升績效評價(jia) 報告質量,把審核結果與(yu) 預算安排、績效考核等掛鉤;國家發展改革委強化新出台政策與(yu) 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開展“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促進各項宏觀政策銜接協同;科技部建立專(zhuan) 業(ye) 機構科研誠信黑名單,推進科研誠信體(ti) 係建設……

  “審計發現問題涉及領域多、牽扯範圍廣。實踐充分證明,很多問題的最終解決(jue) 僅(jin) 憑某一家單打獨鬥行不通,必須打好‘組合拳’。”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表示,審計整改工作還要立足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現狀,有機統籌治已病和防未病、治當下和管長遠的關(guan) 係,以有力有效的審計整改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看後續:強化源頭治理確保政令暢通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審計整改工作。今年5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強調,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與(yu) 審計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同樣重要,必須一體(ti) 推進。

  然而,從(cong) 目前情況看,受外部條件或不可抗力等因素製約,“改不到位”的現象依舊存在。整改報告顯示,要求立行立改的問題還有部分尚未整改到位,分階段整改和持續整改問題中也存在少數未及時整改、虛假整改、違規整改等。

  汪德華認為(wei) ,一方麵,近年來審計查出問題的綜合性、複雜性交織,有的甚至涉及國家治理體(ti) 係層麵,造成整改難度相應加大;另一方麵,監督貫通協作還存在短板,有的部門對審計移送的重大問題線索查辦、反饋不夠及時,個(ge) 別地方還將應由本級承擔的整改責任向基層轉嫁,對下級報送的整改結果查核不夠嚴(yan) 格,導致整改壓力在傳(chuan) 導中層層衰減。

  對尚未完成整改等問題,林海表示,有關(guan) 地方、部門和單位已對後續整改工作作出安排。一是分類處理;二是強化源頭治理,深挖問題根源,突出建章立製;三是加強追責問責,視情況將審計整改納入領導幹部政績正負麵清單,對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虛假整改等問題,依規依紀依法從(cong) 嚴(yan) 問責,確保整改“動真格”。

  “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事關(guan) 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不能一陣風、走過場。”汪德華說,在深入分析審計查出問題“病根”的同時,督促被審計單位扛牢審計整改主體(ti) 責任,製定切實可行的時間表、路線圖,從(cong) 而推動整改合規到位、紮實有效,確保中央政令暢通。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