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演出市場井噴奉上全年文化盛宴

發布時間:2023-12-28 13:47:00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高倩

  歲末的北京,熱鬧一整年的演出市場再次掀起了新的高潮:國家大劇院全麵開啟“一院三址”的發展新格局;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裏,跨年巨製《張居正》與(yu) 兩(liang) 部小劇場佳作《霸王別姬》《她彌留之際》同時上演;天橋藝術中心打開大、中、小3座劇場和多功能廳,音樂(le) 劇《Once曾經》《獻給阿爾吉儂(nong) 的花束》與(yu) 小劇場京劇《吝嗇鬼》並行,縮影著古今中外的對話交融……

  這樣的熱鬧繁忙,幾乎貫穿了北京舞台2023全年。今年,隨著演出市場迅速恢複,北京的演出市場加速升溫,為(wei) 觀眾(zhong) 奉獻了全年精彩不斷的文化盛宴。

  關(guan) 鍵詞:全麵複蘇

  4萬(wan) 餘(yu) 場演出覆蓋千萬(wan) 觀眾(zhong)

  據統計,2023年1月至11月,北京市共開展營業(ye) 性演出44701場,觀眾(zhong) 人數達1064.7萬(wan) 人次,多項數據創下曆史新高,比如,今年7月,天橋藝術中心票房突破億(yi) 元大關(guan) ,而上一次年度破億(yi) 紀錄則誕生於(yu) 2019年9月,這份喜報折射著北京演出市場在疫情後的蓄勢爆發和全麵複蘇。

  作為(wei) 全國文化中心,北京一年來見證了太多的高光時刻:年初,密集的新年音樂(le) 會(hui) 接連上演,掀起了第一波觀演熱潮;3月,暌違多時的指揮大師瓦萊裏·捷傑耶夫與(yu) 馬林斯基交響樂(le) 團率先重返北京,轟動全國;法語原版《羅密歐與(yu) 朱麗(li) 葉》、中文版《劇院魅影》等音樂(le) 劇不斷登台,在年輕觀眾(zhong) 中大受歡迎;《紅樓夢》《永不消逝的電波》等熱門舞劇到京巡演,一票難求;《靜靜的頓河》《如夢之夢》以及全本《牡丹亭》等鴻篇作品領跑馬拉鬆式的戲劇觀演體(ti) 驗,為(wei) 行業(ye) 帶來了新的信號與(yu) 思考……

  在演藝之都,大戲紛紜,名家雲(yun) 集,僅(jin) 國家大劇院2023“醇·萃古典”係列演出,便集中邀請了提奧多·庫倫(lun) 齊斯、丹尼爾·加蒂、鄭明勳、克裏斯蒂安·蒂勒曼、伊萬(wan) ·費舍爾等多位享譽國際的世界級著名指揮家,極致彰顯了北京這座古典音樂(le) 重鎮的強大號召力。

  購票要定鬧鍾、拚手速,成為(wei) 了許多觀眾(zhong) 難忘的2023年集體(ti) 記憶。

  關(guan) 鍵詞:守正創新

  “北京出品”講好中國故事

  2023年,一大批新作麵世,對中國文化的重視與(yu) 挖掘是主創團隊的共識。

  北京人藝在年初、年末推出的兩(liang) 部跨年大戲《正紅旗下》《張居正》均改編自文學名著,以舞台藝術獨有的方式詮釋和豐(feng) 富傳(chuan) 統文化、京味文化;北京廣播電視台與(yu) 開心麻花聯合出品的音樂(le) 劇《覺醒年代》以現象級的同名電視劇為(wei) 藍本,用融合了說唱、民族、流行等多元風格的音樂(le) ,為(wei) 紅色題材注入了年輕時尚又不失厚重的表達;國家大劇院兩(liang) 部首演歌劇《青春之歌》《映山紅》在對經典故事進行全新演繹的同時,為(wei) 中國歌劇創作做出了許多嚐試……

  守正創新,是《青春之歌》《映山紅》作曲家張千一創作時秉持的理念。創作《映山紅》時,他從(cong) 老一輩作曲家傅庚辰手中接過了接力棒,用豐(feng) 富多彩的音響探索音樂(le) 與(yu) 語言、民歌與(yu) 戲曲、交響化與(yu) 民族化的有機結合。“從(cong) 本質上,《映山紅》在沿著《白毛女》《洪湖赤衛隊》《江姐》《黨(dang) 的女兒(er) 》等經典民族歌劇的道路繼續前行。”張千一說。傅庚辰曾期待《映山紅》的作曲風格能遵循“現代技法中國化、音樂(le) 語言民族化、音樂(le) 結構科學化”的原則,這部首輪5場演出悉數售罄的作品既堪稱一份交給前輩藝術家的動人答卷,也為(wei) 後來人留下了有益的經驗。

  《映山紅》並非個(ge) 例。一代代中國藝術家植根本土、薪火相傳(chuan) ,讓中國故事、中國聲音綿延不絕,匯成了磅礴聲浪。

  關(guan) 鍵詞:溝通世界

  首都舞台見證文化交流

  2023年,外國藝術家紛至遝來,成為(wei) 北京舞台上一道格外耀眼的風景。

  3月12日,大提琴家揚·沃格勒現身國家大劇院音樂(le) 廳。疫情以來,外國藝術家的身影久疏於(yu) 國內(nei) 舞台,揚·沃格勒的到來是外國藝術家重返中國的重要標誌。此後的演出市場星光閃爍,史無前例派出15名首席的“天團”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國際樂(le) 壇聲名鵲起的音樂(le) 永恒樂(le) 團、有著475年悠久曆史的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le) 團……一場場精彩絕倫(lun) 的演出不僅(jin) 呈現了藝術的巔峰水準,更鑄就了交流互鑒的情誼。

  今年,北京觀眾(zhong) 最熟悉的大師莫過於(yu) 3次到訪的捷傑耶夫。舞台之外,他深度見證著北京的快速發展——1998年,他與(yu) 馬林斯基交響樂(le) 團第一次到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演出,25年間,不僅(jin) 一街之隔的國家大劇院投入運營,在城市副中心,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北京藝術中心也拔地而起。10月,捷傑耶夫與(yu) 馬林斯基交響樂(le) 團在嶄新的北京藝術中心登台,成為(wei) 首支登台這座文化新地標的國際藝術團體(ti) 。

  11月,北京掀起中美文化交流的熱潮。美國芭蕾舞劇院、費城交響樂(le) 團先後來訪,其中,費交是曆史上首支來華訪問的美國交響樂(le) 團。1973年至今,50載春秋流逝、風雲(yun) 變幻,但音樂(le) 鑄就的友誼從(cong) 未褪色,一周內(nei) ,費交連續與(yu) 中國交響樂(le) 團、國家大劇院管弦樂(le) 團合作,兩(liang) 國藝術家借助音樂(le) 這一共同的語言跨越隔閡,攜手並肩演出。正如費交和金梅爾表演藝術中心執行總監睿恩德所言,“現在,我們(men) 都麵臨(lin) 著充滿變化的時代環境,而音樂(le) 始終有著引領我們(men) 的力量。”記者方非攝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