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繼續做好地方文獻叢書的編纂

發布時間:2024-01-05 11:0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在領導黨(dang) 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擘畫了新時代古籍整理工作總綱領。我國編纂地方叢(cong) 書(shu) 有優(you) 良的傳(chuan) 統,清代以來,風氣尤盛。《中國叢(cong) 書(shu) 綜錄》著錄郡邑類叢(cong) 書(shu) 75種。新時代古籍整理的背景下,地方文獻叢(cong) 書(shu) 編纂蔚然成風。

  從(cong) 省級行政區來看,除了極個(ge) 別地區,幾乎都在熱火朝天地編修地方叢(cong) 書(shu) ,如《湖湘文庫》《山東(dong) 文獻集成》《江蘇文脈》《巴蜀全書(shu) 》《浙學未刊稿叢(cong) 編》《山西文華》《中州文獻集成》《天津文獻集成》《八閩文庫》《雲(yun) 南叢(cong) 書(shu) 》《廣西曆代文獻集成》《朔方文庫》等。地市級叢(cong) 書(shu) 數量更為(wei) 可觀,據不完全統計,已經啟動地方叢(cong) 書(shu) 編纂的地市數量已經過百,遠遠超出明清兩(liang) 代之和,如中東(dong) 部地區的《金華叢(cong) 書(shu) 》《衢州文獻集成》《寧海叢(cong) 書(shu) 》《紹興(xing) 叢(cong) 書(shu) 》《台州文獻叢(cong) 書(shu) 》《無錫文庫》《泰州文庫》《鎮江文庫》《常熟文庫》《廣州大典》《全椒古代典籍叢(cong) 書(shu) 》《遵義(yi) 叢(cong) 書(shu) 》等。眾(zhong) 多地方文獻叢(cong) 書(shu) 的編纂,體(ti) 現出地方各級政府對地方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觀察近年來的一些項目,不難看出其特點。

  首先,項目一般由地方政府宣傳(chuan) 部門、政協、文史委、方誌辦等出資,為(wei) 項目的落實提供資金保障。在經濟和文化相對發達的地區,地方政府對區域文獻的整理一般起步較早,所以整體(ti) 上東(dong) 部地區地方叢(cong) 書(shu) 的出版密度高、層級多,往往是自上而下推進。與(yu) 之相對應的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收入有限,能否立項往往取決(jue) 於(yu) 編纂者與(yu) 當地政府的溝通協調能力。這樣的地區往往是自下而上推動,由熱衷於(yu) 地方文化建設的當地專(zhuan) 家組織發起,向政府部門申請資金,爭(zheng) 取立項。

  其次,地方相關(guan) 文化教育和科研機構是編纂的主體(ti) 力量,為(wei) 項目提供著學術支撐。比較成功的省級項目《山東(dong) 文獻集成》,即是在山東(dong) 省政府支持下,由山東(dong) 大學杜澤遜教授等具體(ti) 負責編纂,選錄了大批重要的山東(dong) 籍學者的稿抄本,從(cong) 學術質量到印刷水平都贏得了學界的讚譽。這是因為(wei) 當地高校的學者有著多年對本地文化典籍的潛心研究,路子熟,上手快,能夠切實保證將項目落到實處。又如《江蘇文脈》由南京大學程章燦教授團隊主要負責,《金華叢(cong) 書(shu) 》《寧海叢(cong) 書(shu) 》《衢州文獻集成》主要由浙江師範大學黃靈庚、李聖華等教授主持編選,等等。

  第三,大而全是首要目標,深挖細耕是更高追求。例如《衢州文獻集成》,即是其中比較成功的模式,通過編纂目錄、匯編重要稀見文獻、點校核心作家作品、深入研究江南文化幾個(ge) 維度,全與(yu) 精協調發展,快與(yu) 慢搭配前進,不但能在短期出較大成果,而且形成了當地地方文獻編纂、整理和研究的常態機製。

  地方叢(cong) 書(shu) 編纂是國家古籍整理事業(ye) 的重要組成,是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凝心聚力的有效手段,是當代從(cong) 政者、文化人的使命擔當,意義(yi) 重大。首先,編纂《叢(cong) 書(shu) 》是新時代國家古籍整理規劃的重要內(nei) 容,是國家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的發布,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的編製,都對地方古籍整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具體(ti) 要求。編纂地方叢(cong) 書(shu) ,正是順應時代風氣之舉(ju) ,是擔當文化使命的表現。

  其次,編纂地方文獻叢(cong) 書(shu) 是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占領文化高地的有效手段。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高度文化自覺推動地方文化建設。睹喬(qiao) 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通過編纂地方叢(cong) 書(shu) ,既可以形成一批熔鑄古今的“文化成果”,又可以激發地方各界人士的鄉(xiang) 邦情感,將蘊含在古籍中的優(you) 秀地方傳(chuan) 統文化保護好、挖掘好、傳(chuan) 承好,揭示文明發展脈絡,闡釋其文化價(jia) 值和時代意義(yi) ,為(wei) 地方文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獻支持和智慧服務。

  第三,編纂地方文獻叢(cong) 書(shu) ,是落實好建設文化強國的文化擔當。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實現自強。中華文明曆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men) 自信的底氣。同樣,各地富有特色的區域文化,也是該地區文明自信的底氣。必須按照“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根本要求,勇擔時代文化傳(chuan) 承創新重任,繼續做好地方文獻叢(cong) 書(shu) 編纂,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

  (作者係湖北省荊州市政協委員)

  王維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