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產大郵輪,為什麽才出現?

發布時間:2024-01-05 15:35:00來源: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1月5日電 (趙佳然)2024年元旦首航出發的“愛達·魔都號”,成為(wei) 了最近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作為(wei) 中國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見證了郵輪經濟怎樣的變化?又將給市場和行業(ye) 帶來怎樣改變?

  為(wei) 什麽(me) 現在才造大型郵輪?

  2008年4月,中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LNG船成功交付;2019年12月,中國首艘國產(chan) 航母山東(dong) 艦入列;2023年11月,經過8年科研攻關(guan) 、5年設計建造的“愛達·魔都號”正式交付。這標誌著,中國已成功集齊造船業(ye) “三顆明珠”,繼德國、法國、意大利、芬蘭(lan) 之後,成為(wei) 了第五個(ge) 有能力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

  長久以來,大型郵輪的建造一直被歐洲壟斷,郵輪在歐洲也有較長時間的發展史。公開信息顯示,早在1897年,噸位達1.4萬(wan) 噸、可搭載1506名乘客的德國“威廉大帝號”郵輪就已麵世,在當時被稱為(wei) “超級郵輪”。

  為(wei) 什麽(me) 現在才造出國產(chan) 大型郵輪?這又意味著什麽(me) ?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黃璜對中新經緯表示,不同於(yu) 其他船隻種類,郵輪建造考量的既有工業(ye) 製造能力,還有對旅遊產(chan) 品設計與(yu) 把控。“郵輪相當於(yu) 一個(ge) 可移動的度假區,兼顧酒店、餐廳、商場、娛樂(le) 場所等多種設施的功能。國產(chan) 大型郵輪的誕生,首先意味著中國工業(ye) 製造技術提升了一個(ge) 台階,同時也反映出我們(men) 已具備把握旅遊者需求、開發旅遊度假精品的能力。”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郵輪發展首席研究員謝燮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郵輪製造是個(ge) 巨係統,從(cong) ‘愛達魔都號’2500萬(wan) 個(ge) 零件可見一斑。而且,郵輪製造的配套企業(ye) 幾乎全部在歐洲,並非我們(men) 想造就能造。2006至2012年,中國郵輪市場處於(yu) 第一個(ge) 平台期,每年消費人次20萬(wan) 左右,之後才爆發式增長,給造船方帶來強烈信號。總體(ti) 來說,造船既有技術的難點和配套的欠缺,還要有市場需求端的支撐。”

  全長323.6米,高72.2米,13.55萬(wan) 總噸,擁有2125間豪華客房和套房,滿載可容納5246名賓客……這些數據背後,“愛達·魔都號”在郵輪中處於(yu) 什麽(me) “段位”?

  謝燮提到,“愛達魔都號”與(yu) 美國嘉年華郵輪集團旗下的“歌詩達威尼斯號”的船型平台基本一致,後者於(yu) 10年前開發設計,2019年首航。此外,美國皇家加勒比遊輪旗下的“海洋標誌號”2024年1月將從(cong) 邁阿密開啟首航,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郵輪,達到了24.87萬(wan) 總噸,載客量為(wei) 5610-7600人。2024年即將回歸中國市場的“地中海榮耀號”和“海洋光譜號”的噸位都比“愛達·魔都號”更大,按照標準載客量(下鋪床位數)計算,“愛達·魔都號”的乘客空間比要小於(yu) “海洋光譜號”。

  “總體(ti) 而言,對‘愛達·魔都號’的基本情況要有一個(ge) 清醒的認識,在基礎設施上,它還稱不上是當今最大、最好的郵輪。建成‘愛達·魔都號’,是中國郵輪建造者在郵輪這一造船皇冠明珠上走出的‘萬(wan) 裏長征第一步’。”謝燮說。

  “從(cong) 0到1”和“從(cong) 1到10”

  時間回溯到“郵輪製造中國夢”開啟的那一年。2013年,中船集團國產(chan) 郵輪項目正式啟動,隨後中船集團選擇與(yu) 全球最大的郵輪運營商——美國嘉年華集團進行項目合作。

  2015年,中船集團聯合中投公司,與(yu) 嘉年華集團簽署郵輪運營合資協議。次年,中船集團與(yu) 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簽署協議,雙方合資設立豪華郵輪設計建造公司。

  2018年,中船集團與(yu) 嘉年華集團在中國成立了合資公司——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該公司後於(yu) 2023年更名為(wei) 愛達郵輪有限公司,為(wei) “愛達·魔都號”的運營方,“愛達郵輪”則是公司旗下的中國郵輪自主品牌。

  “愛達·魔都號”的建造方為(wei) 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成立於(yu) 1999年,是中船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隨著國產(chan) 郵輪項目的逐步推進,中國郵輪市場也已成為(wei) 全球郵輪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7年,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等發布的《中國郵輪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2017)》中提到,中國已超越德國,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郵輪市場。據國際郵輪協會(hui) 統計,2006年至2019年,中國母港郵輪遊客量年均增長率高達52%。

  國際郵輪集團也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不少國際郵輪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和消費習(xi) 慣與(yu) 郵輪文化相結合。2017年報道顯示,美國皇家加勒比將北京烤鴨搬上了“海洋量子號”和“海洋讚禮號”;芬坎蒂尼集團中國區執行總裁法布奇歐·費裏表示,中國郵輪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郵輪製造以及運營都有著巨大的潛力,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將選擇乘坐郵輪旅遊度假。

  黃璜表示,郵輪經濟的增長,反映出中國旅遊市場升級,旅遊方式也從(cong) 傳(chuan) 統的觀光旅遊、打卡照相,擴展到郵輪等度假產(chan) 品。“需要正視的是,中國的郵輪市場滲透率仍舊較低,相比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居民,中國消費者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未接觸過郵輪。然而,僅(jin) 靠中老年為(wei) 主的群體(ti) 就已讓中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郵輪客源地,相信未來消費主體(ti) 會(hui) 向全年齡化發展,市場潛力巨大。”

  “在‘愛達·魔都號’出現之前,中國市場的郵輪均由外國集團主導。除了郵輪本身外,船員、船供品等也大多來自外國,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建造出國產(chan) 郵輪,相當於(yu) 把郵輪產(chan) 業(ye) 鏈上最難啃的骨頭啃了下來,在郵輪國產(chan) 化的基礎上,周邊的郵輪經濟也會(hui) 逐漸回流,促進本土郵輪經濟發展。”黃璜說。

  據悉,未來“愛達·魔都號”還將開啟中國至東(dong) 南亞(ya) 國家的郵輪航線,提供長、中、短相結合的旅行度假選擇,並將適時推出海上絲(si) 綢之路郵輪航線。此外,中國第二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已經開始建造。有了第一艘的經驗,第二艘大型郵輪的建造周期將由49個(ge) 月縮短至41個(ge) 月,計劃在2026年年底前交付。

  謝燮表示,“郵輪製造中國夢”目前剛剛完成了“第一個(ge) 十年”,這十年中經曆了從(cong) 總體(ti) 規劃到初步落地,是“從(cong) 0到1”的初創過程,具有很大意義(yi) 。“第二個(ge) 十年”則更加重要,是從(cong) “1到10”的量變和質變過程。“隨著第二艘郵輪交付,我們(men) 可以逐步實現郵輪自主研發設計和更高的本土化配套率,從(cong) 而實現從(cong) 合作建造到自主可控。這一步,更需不斷攀登一個(ge) 個(ge) 高峰。”

  郵輪遊重回心願單,接下來怎麽(me) 走?

  2023年9月,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的《關(guan) 於(yu) 做好全麵恢複國際郵輪運輸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上海、深圳郵輪港口試點恢複國際郵輪運輸的基礎上,經商有關(guan) 部門,決(jue) 定自通知發布之日起,全麵恢複進出中國境內(nei) 郵輪港口的國際郵輪運輸。

  在旅遊業(ye) 持續回暖的環境下,多家國際郵輪公司日前相繼宣布回歸中國市場的國際郵輪航線。瑞士MSC地中海郵輪旗下的“地中海榮耀號”、皇家加勒比遊輪旗下的“海洋光譜號”2024年將相繼回歸中國市場。

  “2026年開始,市場將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預計經過十年的平穩增長後,遊客量能夠達到900萬(wan) 人次。”謝燮表示。

  2024年元旦期間,郵輪遊已重回消費者的熱門心願單。攜程數據顯示,平台元旦假期郵輪預訂量環比增長231%,“愛達·魔都號”元旦首航的船票,在平台上提前一個(ge) 半月就已售罄。

  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等日前發布的《郵輪綠皮書(shu) :中國郵輪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2023)》顯示,中國作為(wei) 全球郵輪新興(xing) 市場,有望抓住國家戰略發展新機遇,逐步增強自主設計研發力度,為(wei) 全球郵輪行業(ye) 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對於(yu) 未來郵輪市場的發展趨勢,謝燮表示,郵輪產(chan) 業(ye) 的典型特征是需求非剛性,優(you) 質的供給將帶動更大的需求。目前中國市場上,消費者的海洋文化意識還不夠充分,供給方也還需要在實踐中磨合,郵輪領域仍有長遠的路要走。

  黃璜表示,“希望未來中國郵輪市場能達成‘客源地+目的地’的轉型,不僅(jin) 通過郵輪發展出境遊,也要將各國遊客吸引入境,同時發展國內(nei) 郵輪遊;除天津和上海的港口外,把青島、寧波等港口充分利用起來,發揮各地特色,這樣才能真正地帶動全國郵輪旅遊經濟。”

  “可以預想到,在第二個(ge) 黃金十年,郵輪港口將繼續探索商業(ye) 模式,相關(guan) 的配套服務業(ye) 在郵輪市場的擴展下,也將取得長足進步。產(chan) 業(ye) 鏈上的相關(guan) 企業(ye) 獲得穩定收入,長期主義(yi) 者也能盈利。屆時,中國郵輪市場也將更加成熟。”謝燮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