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移動支付普及率何以成為全球第一?
在世界屋脊的西藏拉薩,一部手機就能暢遊日光之城;
在日新月異的粵港澳大灣區,一碼暢行三地。
地鐵公交刷手機、足不出戶繳電費、機場掃碼秒退稅……這樣便利的支付場景,已經成為(wei) 今天中國人生活裏的日常。
“我國個(ge) 人銀行賬戶擁有率已超過95%,高於(yu) 中高收入經濟體(ti) 平均水平,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全球第一。”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這組數據意味著,在中國這樣一個(ge) 人口大國,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ang) 村,人們(men) 都能方便快捷地享受現代化金融服務。
支付是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移動支付“全球第一”,不僅(jin) 是金融業(ye) 發展的成果,更是整個(ge) 國家科技實力與(yu) 經濟活力的象征。
這個(ge) “全球第一”,是一條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的奮鬥之路。
從(cong) “糧票布票攥在手”到“揣著現金滿街走”,從(cong) “一卡在手行遍天下”到“手機支付遍地開花”,改革開放45年多來,中國人支付方式的變遷不僅(jin) 是經濟繁榮、技術進步的標誌,也是全新生活方式和業(ye) 態嬗變的縮影。
改革開放初期,銀行卡、信用卡等國外支付方式通過廣東(dong) 等沿海地區傳(chuan) 到國內(nei) ,帶來國人生活巨大改變。現在,微信紅包、支付寶、雲(yun) 閃付等“中國式支付”引領全球消費者支付潮流。從(cong) 技術輸入方變身技術輸出方,“一進一出”間,既體(ti) 現了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整體(ti) 實力已今非昔比。
如今,移動支付成為(wei) 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在肯尼亞(ya) ,超過90%的成年人使用中國技術支持的移動支付服務;在著名的北極旅遊城市羅瓦涅米,很多商家接入“支付寶”收銀係統;中國銀聯雲(yun) 閃付用戶可在全球95個(ge) 國家和地區享受便利的銀聯移動支付服務……憑借過硬的技術和應用能力,中國標準正成為(wei) 全球移動支付的“黃金標準”。
這個(ge) “全球第一”,是中國經濟實力與(yu) 發展活力的綜合體(ti) 現。
從(cong) 現金到手機,看似隻是支付手段的改變,背後卻是一係列複雜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基礎支撐。
“全球第一”背後,有世界最大的通訊網絡。移動支付離不開高速、可靠、廣覆蓋的移動網絡支撐。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在廣袤的國土上,5G基站已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超過99%的行政村接入光纖網絡和4G網絡。
“全球第一”背後,有世界最多的手機用戶。移動支付需要交易雙方都有先進的通訊設備。從(cong) 1988年到2018年,中國手機用戶增長了52萬(wan) 倍。截至2022年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為(wei) 16.83億(yi) 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達5.61億(yi) 戶,占比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75倍。
“全球第一”背後,有充滿活力的中國市場。消費需求是支付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內(nei) 在動力。2023年1—11月,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3%,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7.5%。蓬勃興(xing) 旺的中國大市場,厚植了移動支付快速成長的土壤。
這個(ge) “全球第一”,將助力數字經濟的深層次變革。
移動支付走過的發展道路,是一條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創新之路。支付痛點呼喚技術創新,反過來,支付方式的巨大變革又開拓出更大市場空間,繼而培育出全球最大網上零售市場。
今天,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既對移動支付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大發展空間。作為(wei) 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支付通過加快數字化變革,可以深入到數字經濟各價(jia) 值鏈中,發揮互通融合、良性共生的基礎性作用,從(cong) 而加速推進整個(ge) 經濟體(ti) 係的數字化轉型。
移動支付活力四射,數字中國未來可期。眼下,移動支付正與(yu) 衣食住行、生活繳費、投資理財、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等各行業(ye) 深度融合,不斷催生出新的業(ye) 態和經濟增長點,為(wei) 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持續注入不竭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