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把居民滿意度作為檢驗主題教育成效“試金石” 做好民生小實事 傳遞城市大溫暖
不久前,昆明北站北新路至聯盟路東(dong) 段的封閉道路打通,新建的兩(liang) 條道路讓長壽路、王旗營、萬(wan) 宏路3個(ge) 社區連通;附近的火車北站地鐵站G口和整個(ge) 片區路段增設的80盞太陽能路燈,點亮了居民的回家路,解決(jue) 了這裏過去沒有路燈、環境雜亂(luan) 、居民出行繞道、夜間出行不便等一係列問題。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雲(yun) 南省昆明市盤龍區、五華區、西山區等區縣相關(guan) 部門把“民生小實事”列入主題教育實施意見及相關(guan) 方案,深入社區一線調查研究,摸清社區痛點、堵點,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結合起來,把居民滿意度作為(wei) 檢驗主題教育成效的“試金石”,用升級版的“民生小實事”推動第二批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改造老舊小區 提升居民幸福感
“我們(men) 小院已經改造好了,現在需要解決(jue) 的是電動車飛線和接一塊電表的問題。”日前,在昆明盤龍區聯盟街道長壽路社區北站新村306號院的院壩會(hui) 議上,306號院自治小組組長楊雙鎖提出了居民的意見。
長壽路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蘇瓊芬聽後,馬上回答:“這個(ge) 事情已經安排好了,很快就會(hui) 解決(jue) 。”
兩(liang) 個(ge) 月前,306號院院壩的模樣令人揪心:院內(nei) 的廊架老舊,單車棚牆體(ti) 開裂;綠地多年未管理,雜草叢(cong) 生、黃土裸露,環境髒亂(luan) 。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306號院的改造被列為(wei) 盤龍區“民生小實事”項目,社區工作人員多次到306號院召開院壩會(hui) 議,商議庭院改造方案,比如種什麽(me) 植物、鋪什麽(me) 地磚等,都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居民群眾(zhong) 不滿意絕不動工。”蘇瓊芬說。
兩(liang) 個(ge) 月後,經過改造的306號院煥然一新:單車棚、黨(dang) 員活動室進行了翻新,牆壁上有了彩繪,種植了綠植的中心花園成為(wei) 大家的公共休閑區。“我們(men) 很喜歡坐在花園裏聊天,覺得生活在這裏很有幸福感。”楊雙鎖說。
昆明五華區豐(feng) 寧街道虹山中路社區的居民也有這樣的幸福感,這裏曾經是麵粉廠、棉花廠等老舊廠區的片區,經過5輪的“微改造”,社區有了瀝青路麵、健康步道、健身場地,還有了“迷你籃球場”“迷你乒乓球場”,曾經的衛生死角成為(wei) 現在的健身“鬧市”,黃土裸露的花台成為(wei) 居民爭(zheng) 先認養(yang) 的綠地。
和長壽路社區一樣,虹山中路社區的居民樓大多建於(yu)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其中一些院壩是無物業(ye) 管理、無門禁、無圍牆的“三無”小區。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社區在調研中注意到,居民反映最多的是改造後的社區如何做好後續維護管理,如何解決(jue) 停車難、非機動車亂(luan) 停亂(luan) 放、飛線充電等問題。
為(wei) 此,虹山中路社區以居民群眾(zhong) 參與(yu) “比選”和政府招投標的方式引入了物業(ye) 管理公司,讓30多年無人管的小區有了“管家”,建立“社區+物業(ye) +居民”“兼合式”黨(dang) 支部,構建社區、物業(ye) 、居民、物委會(hui) 四方議事機製,為(wei) 小區100多戶殘疾低保居民減免物業(ye) 費;就近建設立體(ti) 智慧停車場,並在小區飛線充電集中的5個(ge) 區域設立室外充電樁,方便居民充電。
青年力量讓社區盡顯“年輕態”
與(yu) 長壽路社區、虹山中路社區不同,昆明西山區棕樹營街道六合社區是一個(ge) 既有新建小區,又有老舊小區,還有城中村的新型社區。在這個(ge) 相對複雜的工作環境裏,青年成為(wei) 激活社區的主要力量。
六合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徐曉敏是一名90後,社區兩(liang) 委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為(wei) 35.7歲,均擁有大專(zhuan) 以上學曆,其中有7人持有社工證。社區團支部書(shu) 記也是社區兩(liang) 委成員。
社區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就更顯“年輕態”。
按照“辦公麵積最小化,服務場所最大化”的思路,黨(dang) 群中心以社區親(qin) 民化改造,拆除了“一隔兩(liang) 重天”的隔離式辦公櫃台,將此處改造成去行政化的“公共客廳”,增加4處群眾(zhong) 休息區,並配備群眾(zhong) 閱覽區、書(shu) 寫(xie) 吧台,免費提供紙張、飲水機、充電台、WIFI等。綜合谘詢、幫辦代辦、就業(ye) 創業(ye) 等窗口,以及“書(shu) 記工作室”“智中心”“薪聯盟”等6個(ge) 服務陣地,讓群眾(zhong) 一目了然,提升了為(wei) 民服務品質。這個(ge) 提供“麵對麵、零距離”服務的“居民之家”,還為(wei) 行動不便的困難群眾(zhong) 上門,暢通了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米”。
“用新建小區的服務優(you) 勢補足老舊小區的短板,用老舊小區的人情溫度填補新建小區的服務盲區”,是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徐曉敏的工作思路。
他們(men) 與(yu) 社區的26家成員單位、270餘(yu) 名黨(dang) 員建立了“小區合夥(huo) 人機製”,每月定期召開聯席會(hui) 議,以“認領服務”的方式實現社區“資源清單”與(yu) 居民“需求清單”的精準匹配,解決(jue) 了老舊小區公共綠化無人管養(yang) 、房屋漏水無人解決(jue) 等難題,化解了群眾(zhong) 反映較大的“引攤入市”、充滿爭(zheng) 議的“車位產(chan) 權”等問題。
鄰裏互幫 誌願服務融入基層社會(hui) 治理
合夥(huo) 人機製也在各社區實施。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各社區以更多渠道收集居民的問題,以更多方式謀劃為(wei) 民辦實事的項目,通過更多途徑整合社區各方資源,以為(wei) 民辦實事的溫度拓寬了主題教育的廣度,也挖掘了深度,讓民生“小”實事撬動基層“大”動員。
李雁(化名)是一名外來務工人員,長期租住在昆明西山區永興(xing) 路社區,她一直沒找到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都靠丈夫送外賣維持。不久前,社區婦聯在走訪中了解到他們(men) 家的情況後,與(yu) 社區共建單位溝通協調,解決(jue) 了孩子上幼兒(er) 園的問題,李雁也通過應聘成為(wei) 社區垃圾分類指導員。
2023年12月1日,長壽路社區聯合相關(guan) 單位,組織轄區內(nei) 的50餘(yu) 家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開展“貸”動小微企業(ye) 助高質量發展企業(ye) 沙龍活動,向他們(men) 宣傳(chuan) 創業(ye) 擔保貸款政策,解答創業(ye) 貸款的相關(guan) 問題,幫助他們(men) 紓難解困。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各社區充分發揮誌願服務在新時代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的功能作用,推進誌願服務融入基層社會(hui) 治理。雲(yun) 南電視機廠宿舍區在“微改造”中,不僅(jin) 建成一個(ge) “山茶時光記憶館”,還培育了“山茶誌願服務隊”“社區規劃師”兩(liang) 個(ge) 居民自治組織,參與(yu) 小區環境美化、曆史文化發掘、故事講述等工作;在虹山中路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門口的“寸心義(yi) 櫃”,可供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快遞小哥免費存放物品,居民家裏吃不完的食物也可以放到這裏,有需要的人自行領取,讓社區生活更有溫度。
作為(wei) 團中央首批社區青春行動試點,六合社區團支部成立了西山區首家社區少工委和西山區第一家社區“青年之家”,並建立係列誌願服務工作機製,組建“黨(dang) 員先鋒”、紅色物業(ye) 、法律援助、醫療服務等誌願服務隊6支,讓團員青年在社區報到亮相。
西山區永興(xing) 路社區的“永興(xing) 幫幫團”由社區7支誌願服務隊伍整合而成,其中有社區居民、黨(dang) 員、共建單位工作人員等。他們(men) 收集群眾(zhong) 意見、反饋群眾(zhong) 需求,推動問題解決(jue) ,不僅(jin) 為(wei) 轄區高齡獨居或生活困難的老人提供入戶服務,為(wei) 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勞動實踐機會(hui) ,還為(wei) 傷(shang) 殘、失獨家庭申請補助,幫助困難家庭辦理低保等。此外,他們(men) 組建花燈隊、腰鼓隊等興(xing) 趣小組,通過興(xing) 趣小組的誌願服務聚人氣、強效果。
唐雲(yun) 荷是“永興(xing) 幫幫團”發起人之一。過去她和大家一起做誌願服務,如今大家事無巨細地照顧著73歲的她和生病的女兒(er) 。正如“永興(xing) 幫幫團”成員李誌萍所說:“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我們(men) 自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