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短視頻易成“語文差錯”泛濫區?如何樹立語言規範意識

發布時間:2024-01-11 10:36: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上官雲(yun) )日常生活中,你曾經讀錯過哪些字詞?日前,《咬文嚼字》編輯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其中包括“賬號”誤為(wei) “帳號”、“躥紅”誤為(wei) “竄紅”等等,一度引起廣泛討論。

短視頻易成“語文差錯”泛濫區?如何樹立語言規範意識

  《咬文嚼字》編輯部供圖

  “多巴胺”,為(wei) 什麽(me) 會(hui) 流行?有些字詞為(wei) 什麽(me) 容易讀錯?如何樹立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對此,《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告訴中新網記者,“多巴胺”是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詞語,指的是一種化學物質,詞義(yi) 擴展之後,成為(wei) 了“流行語”。

  此外,正因為(wei) 人們(men) 都遵循共享的讀音、詞語、語法標準等等,才能夠比較好地用語言交流。大家要樹立規範意識,遵守標準,準確使用語言文字。

  “多巴胺”為(wei) 啥流行?

  在日前公布的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中,“多巴胺”一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注意。

  “多巴胺”的“胺”經常被誤讀為(wei) ān,其實正確讀音是àn。“胺”是氨分子中部分或全部氫原子被烴基取代而成的有機化合物。常容易讀錯的還有“三聚氰胺”。

  黃安靖解釋,像“多巴胺”這種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詞語,幾乎不存在於(yu) 普通民眾(zhong) 的心理詞庫裏。因此,大家比較容易讀錯。在化學領域,這類生僻概念非常多,如羰、羥、醛等。

  “‘多巴胺’也是一種化學物質,一般人並不熟悉。2023年被大眾(zhong) 熟知,是因為(wei) 它詞義(yi) 擴展,成為(wei) 一個(ge) 流行語,引申出‘快樂(le) 因子’的含義(yi) 。”黃安靖說。

  這樣一來,從(cong) 可視的色彩到不可視的抽象概念,幾乎都能用“多巴胺”形容,如“多巴胺穿搭”“多巴胺景區”“多巴胺漫步”“多巴胺飲食”“多巴胺休假”等等。

  “秀才識字認半邊”,為(wei) 啥容易錯?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men) 讀錯字詞的原因可能五花八門。有人表示,看到“胺”字的結構中,有熟悉的“安”字,便下意識地按照“安”的讀音,也將“胺”讀作一聲。

短視頻易成“語文差錯”泛濫區?如何樹立語言規範意識

  《咬文嚼字》編輯部供圖

  黃安靖則表示,這種現象其實不少見,俗話說“秀才識字認半邊”。人們(men) 碰到拿不準的字不去查工具書(shu) ,憑感覺信口讀,是讀錯音的重要原因。

  說到底,這和漢字的形製等有一定關(guan) 聯。黃安靖解釋,現在我們(men) 使用的字曆史悠久,是從(cong) 古漢字發展而來的,據學者研究,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聲字,由表義(yi) 偏旁(形旁)和表音偏旁(聲旁)組合而成。

  基於(yu) 此,他進一步提到,“我們(men) 做一個(ge) 假設,在遠古的造字時代,表音偏旁是能準確表示字音的。由於(yu) 長時間的曆史演變,語音發生了很大變化,流傳(chuan) 到後世的字,其字音與(yu) 表音偏旁的讀音均發生演變,導致表音偏旁不能準確表示字音了。”

  雖然不能準確表示字音,但也不是完全不同,黃安靖表示,二者還有一定程度的關(guan) 聯,讀音具有一些相似性。比如“胺”和它的表音偏旁“安”讀音就非常接近,隻是聲調不同。

  “這就是‘秀才識字認半邊’的原因,也是‘秀才識字認半邊’而常常讀錯的原因。”他說。

  短視頻成“語文差錯”新的泛濫區?

  《咬文嚼字》公布的“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發布說明”顯示,觀察“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以及該年度的社會(hui) 語言生活,一個(ge) 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短視頻成為(wei) 語文差錯的一個(ge) 新的泛濫區。

  “就語言運用的載體(ti) 來說,在前網絡時代,我們(men) 主要關(guan) 注書(shu) 報刊等傳(chuan) 統媒介的語言文字問題,當時發現的差錯也主要是上述傳(chuan) 統媒體(ti) 上的差錯。”黃安靖發現,近幾年來,短視頻崛起,但比較缺乏書(shu) 報刊等傳(chuan) 統媒介的把關(guan) 機製,容易成為(wei) 語言差錯的泛濫區。

短視頻易成“語文差錯”泛濫區?如何樹立語言規範意識

  《咬文嚼字》編輯部供圖

  例如,短視頻上有些差錯問題是相關(guan) 人等“有意為(wei) 之”的,比如已經有人指出的用“泰褲辣”表示“太酷啦”、用“修勾”表示“小狗”、用“世界蕞大”表示“世界最大”等等。

  有些問題是態度粗疏造成的,比如他所列舉(ju) 的把“物業(ye) ”誤成“午業(ye) ”、“給錢”誤成“給前”、“價(jia) 格”誤成“架格”、“朋友”誤成“彭友”、“喝水”誤成“和誰”等等。

  他呼籲,大家對語言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平台要加強監管,建立起相關(guan) 的監管機製,“隻要社會(hui) 各界足夠重視,多方共同努力,許多問題都可以解決(jue) 。”

  維護語言共享標準有多重要?

  《咬文嚼字》2006年起發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至今已有18年曆史。

  黃安靖解釋,這裏提到的“語文”是一個(ge) “大語文”概念,文史知識、百科知識都包含在其中。此次公布的“2023年十大語文差錯”中的後四條,都是知識性差錯。

  黃安靖認為(wei) ,人們(men) 之所以能用語言交流,是因為(wei) 都在遵循共享的讀音、文字、詞語、語法標準。

  “如果沒有共享標準,大家各讀其音,各用其字,各遵其法,各造其句,各說各話,誰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me) ,語言就喪(sang) 失了功能。”他說道。

  在黃安靖看來,“規範”就是對語言共享標準進行維護。因此,大家要樹立規範意識,遵守標準,準確使用語言文字。這就是語文規範的意義(yi)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