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故事定格文學記憶
張鵬禹
在每年辭舊迎新之際為(wei) 海內(nei) 外讀者奉獻一場文學盛宴,已成為(wei)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保留節目。2021年末,一場別開生麵的“文學·中國”跨年盛典開風氣之先,十餘(yu) 位名家傳(chuan) 遞文學力量,陪千萬(wan) 讀者一道邁入新年;2022年末,跨年盛典以“百位名人迎新領讀”的方式,與(yu) 千萬(wan) 讀者“俯首朝花夕拾,昂頭熱愛生命,坦誠擁抱世界,堅定相信未來”。不久前舉(ju) 辦的“2024文學中國跨年盛典”突破了名家講、觀眾(zhong) 聽的傳(chuan) 統模式,通過“微故事征集令”向全社會(hui) 發出邀請,通過這個(ge) “大舞台”分享自己的文學記憶。這場5小時不間斷直播活動全網總觀看量超過1200萬(wan) 。
每個(ge) 人的生命中,都會(hui) 有和文學不期而遇的時刻。今年的人文社跨年盛典以“愛情和遠方”“懷念和遇見”為(wei) 主線,配以大眾(zhong) 耳熟能詳的《當你老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斯卡布羅集市》《越過山丘》四首金曲MV,串起數十個(ge) 樸實卻感人至深的微故事。直播現場舞台上,主持人與(yu) 現場嘉賓站在微故事講述區各自分享與(yu) 家人、朋友、讀者有關(guan) 的文學記憶;屏幕上,天南海北的文學愛好者錄製的微視頻,分享著自己生命中的文學時刻。場內(nei) 場外,洋溢著文學給人帶來的溫暖和感動。
微故事是一種篇幅短、濃縮度高的文學體(ti) 裁,能聚焦心理變化,捕捉日常靈感。在“愛情和遠方”單元,作家東(dong) 西分享了文學中的愛情。“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ge) 對臨(lin) 終者的調查,問他們(men) 最遺憾的事是什麽(me) 。可能大家想不到,得不到的愛情是最多的回答。在我閱讀的文學作品中,最美的也是沒有修成正果的愛情,比如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沈從(cong) 文的《邊城》。”他接著介紹了自己寫(xie) 過的唯一一篇關(guan) 於(yu) 唯美愛情的小說《你不知道她有多美》。
因為(wei) 想念童年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林海音寫(xie) 下《城南舊事》;因為(wei) 難忘在東(dong) 北小城呼蘭(lan) 度過的童年,蕭紅寫(xie) 下《呼蘭(lan) 河傳(chuan) 》。在“懷念和遇見”單元,作家畢飛宇認為(wei) ,懷念屬於(yu) 精神和靈魂世界,懷念的質量決(jue) 定了人的質量。作家喬(qiao) 葉則在直播中動情回憶起15歲之前至親(qin) 都健在的時光。
直播活動中同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大屏幕上廣大文學愛好者的真情分享。在人文社發出“微故事征集令”後短短半個(ge) 月內(nei) ,就收到了許多熱心讀者發來的微故事視頻。他們(men) 年齡、身份、地域各異,有學生、軍(jun) 人、醫生、作家、教師、演員、學者等。人文社團隊根據主題與(yu) 內(nei) 容的相關(guan) 度從(cong) 讀者投稿中選取了一些視頻在盛典中播放,其中有求學生活的閃光時刻,有遇到愛情的怦然瞬間,有在文學中抵達遠方的奇妙體(ti) 驗,也有對2023年的回顧和懷念……這些來自普通人的質樸講述觸動了現場嘉賓與(yu) 屏幕前觀眾(zhong) 的心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