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首飛成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山東(dong) 煙台1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北京時間2024年1月11日13時30分,我國在山東(dong) 海陽附近海域,成功發射由東(dong) 方空間公司自主研製的引力一號遙一商業(ye) 運載火箭,將搭載的雲(yun) 遙一號18~20星3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此次任務是引力一號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創造了全球最大固體(ti) 運載火箭、中國運力最大民商運載火箭、中國首型捆綁式民商火箭等多項紀錄,是我國商業(ye) 航天領域取得的又一進展。
引力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東(dong) 方空間聯席CEO布向偉(wei) 介紹,引力一號為(wei) 全固體(ti) 捆綁式的三級半構型,火箭高30米,芯級直徑和助推器直徑同為(wei) 2.65米,起飛重量405噸,起飛推力6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6.5噸,500公裏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2噸,可支持百公斤級衛星“一箭30星”發射,滿足中低軌衛星組網批量發射、中大型航天載荷快速響應發射需求。
“目前主流衛星星座單顆衛星重量大都在200—300公斤,需要4噸以上運載能力的火箭才好實現一次布置半個(ge) 或一個(ge) 軌道的批量發射,實現高效組網。因此我們(men) 瞄準三年研製一款4噸左右運力的中型火箭,短期內(nei) 形成規模化發射能力。”東(dong) 方空間聯席CEO姚頌說。
三年磨一“箭”。布向偉(wei) 介紹,引力一號研製團隊約100人,自2021年3月立項以來開展研製工作,攻克了4大關(guan) 鍵技術群、17項關(guan) 鍵技術,開展了23項大型地麵試驗、489項單項試驗、1452次試驗迭代。
要想真正增強我國進入空間的能力,不僅(jin) 需要運載能力更大的火箭,還需要增加火箭的發射頻次,實現總運量規模的顯著提升。東(dong) 方空間首席運營官魏凱說:“我們(men) 圍繞東(dong) 方航天港布局了引力一號基礎設施:幾公裏內(nei) 可以完成火箭子級總裝總測、全箭垂直總裝總測、港口登船等流程,實現‘前店後廠’。這種模式將以往轉運過程上千公裏的距離大幅縮短。”
“商業(ye) 航天現在已經從(cong) 技術驗證階段逐步轉入商業(ye) 驗證階段。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通過在研製設計、火箭生產(chan) 製造、流線轉運、基礎設施等方麵進行全方位優(you) 化。”東(dong) 方空間副總裁彭昊旻說,“引力一號作為(wei) 6.5噸運力的中型運載火箭,實現了運力的規模效益,單位發射成本相比小型火箭降低50%以上。”
布向偉(wei) 透露,未來,研製團隊希望通過2年時間,實現火箭可回收技術突破,打造以可回收、極致性價(jia) 比、可高軌發射為(wei) 標誌的“引力二號”中大型運載火箭,火箭運載能力在引力一號基礎上翻三倍,具備低軌大型衛星星座組網和高軌發射能力,成本降低至國際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