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多地博物館接待量創曆史新高,“博物館熱”如何延續?

發布時間:2024-01-16 14:20:00來源: 第一財經

  作者:周芳

  了解一座城,從(cong) 博物館開始。“博物館熱”不斷升溫成2023年文旅市場新熱潮,多地博物館2023年度接待數據也創下曆史新高,年輕觀眾(zhong) 占比大幅提升。

  文旅專(zhuan) 家分析,年輕人熱衷博物館旅遊,既是國家機構改革推進、政策紅利凸顯、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的側(ce) 麵反映,更重要的是折射出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同、喜愛以及文化自信的不斷提升。

  博物館接待量激增

  第一財經記者從(cong) 湖北省文旅部門獲悉,該省2023年各大博物館共接待觀眾(zhong) 4672.9萬(wan) 人次,比2022年增長100.05%,實現翻番;比2019年增長16.8%,創曆史新高。其中,武漢、黃岡(gang) 和荊州的博物館接待觀眾(zhong) 人次排名最高,分別達到1024.2萬(wan) 、953.5萬(wan) 和433.4萬(wan) 。

  湖北省文旅部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為(wei) 持續推動“博物館熱”,湖北各級博物館全年舉(ju) 辦各類展覽1200多個(ge) ,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活動逾2萬(wan) 場次,特別是在中秋國慶雙節來臨(lin) 前,湖北省率先發出公告,取消全省絕大部分博物館預約參觀機製,獲得公眾(zhong) 好評。年輕人的熱門打卡地——湖北省博物館全年接待觀眾(zhong) 達436萬(wan) 人次,是2019年240萬(wan) 人次(曆史最高值)的182%。

  同樣,河南博物院2023年接待觀眾(zhong) 人次也創下曆史新高,僅(jin) 暑期就接待觀眾(zhong) 約54萬(wan) 人次,全年接待觀眾(zhong) 260多萬(wan) 人次,較2022年翻了兩(liang) 倍。近期,河北博物院“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河北特展”在社交平台上被瘋狂“安利”,為(wei) 了滿足觀眾(zhong) 需求,河北博物院延長免費開放時間,閉館時間由17時調整至18時。陝西曆史博物館為(wei) 了緩解“一票難求”的局麵,近日試開放了秦漢分館,展出一批文物“新麵孔”,還邀請觀眾(zhong) “請您來挑錯!”,並在每天閉館後進行訂正。

  為(wei) 了讓文物“活”起來,提升博物館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武漢八七會(hui) 議會(hui) 址紀念館推出“有聲展”《對話1927》,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推出原創環境舞蹈劇場《城之根》,“盛世修典——‘中國曆代繪畫大係’河北特展”則設置“光影丹青”沉浸式體(ti) 驗區,將傳(chuan) 統水墨丹青與(yu) 現代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帶領觀眾(zhong) 以視、聽、觸多感官實時交互的全新體(ti) 驗。

  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苗賓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年輕遊客重視旅遊的文化性、知識性、教育性功能已逐漸成為(wei) 共識。而博物館具有獨特的精神標識,隨著博物館自身軟硬件實力和策展講故事的能力不斷提升,對當代人們(men) 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既可以幫助年輕觀眾(zhong) 穿越時空與(yu) 曆史對話,又可以提供社會(hui) 教育服務,能夠做到讓年輕群體(ti) 有的看、有的玩、有的聊、有的買(mai) 。在各地文旅部門競相發力的新發展階段,文化地標逐漸成為(wei) 城市“網紅”的關(guan) 鍵,博物館與(yu) 旅遊的融合是城市文化和曆史文化的融合,博物館已悄然成為(wei) 城市核心吸引物和打卡地,年輕群體(ti) “因為(wei) 一個(ge) 館,奔赴一座城”已逐步成為(wei) 現實。

  文博IP如何不斷“出圈”

  除了博物館運用新技術手段創新展陳方式,主動營造良好運營氛圍,提升自身吸引力和影響力之外,近年來《我在故宮修文物》《上心了,故宮》等影視節目和高質量紀錄片也將年輕群體(ti) 的目光吸引到了博物館,通過線上直播等互動體(ti) 驗,同樣將博物館建築、展覽、形象等通過視覺化和分眾(zhong) 化的思維呈現給年輕群體(ti) 。

  短視頻平台抖音發布的《2023博物館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平台上博物館相關(guan) 視頻播放總量為(wei) 513.4億(yi) 次,相當於(yu) 全國博物館一年接待觀眾(zhong) 人次的66倍;相關(guan) 內(nei) 容累計開播11.6萬(wan) 場,同比增長60%,觀看8.2億(yi) 人次,總時長達2319小時;有2013萬(wan) 抖音用戶發布過博物館相關(guan) 視頻,80後成為(wei) 內(nei) 容創作主力軍(jun) 。

  此外,創意十足、鮮活可愛的文創產(chan) 品正在成為(wei) 年輕人愛上博物館的新理由。在吸引大批年輕遊客進入博物館、愛上博物館的同時,文化內(nei) 涵豐(feng) 富且具有較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旅遊商品既可以滿足年輕受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傳(chuan) 播文化知識,也能極大的提高產(chan) 品自身的附加值,還能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超級文化IP,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平衡發展。

  “比如近日,以中國國家博物館五彩龍紋徽章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龍生九子係列等以龍年為(wei) 元素的文創產(chan) 品一經推出便一路走紅,其中‘醜(chou) 萌’風格的文創最圈粉,深受年輕人喜歡。究其原因,年輕人更喜歡貼近需求、更可愛、更具個(ge) 性的產(chan) 品。”苗賓說。

  如何讓這場博物館熱度延續下去?苗賓建議,博物館營銷隻有找到文化要素鮮活的“小切口”,才更能撬動年輕人的興(xing) 趣點,對於(yu) 文物的學術研究和闡釋要以年輕人樂(le) 於(yu) 接受的方式講給他們(men) 聽,展給他們(men) 看,注重增加體(ti) 驗式逛館、社交式逛館體(ti) 驗。

  同時,梳理“大旅遊”概念,串聯博物館、圖書(shu) 館、藝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做好一站式旅遊服務,適度增加博物館夜遊、博物館研學遊產(chan) 品;加大博物館文創開發力度,特別是要適當關(guan) 注小眾(zhong) 博物館文創產(chan) 品在宣傳(chuan) 所在城市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價(jia) 值和優(you) 勢。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