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文旅賬號“卷瘋了”?熱鬧之下也需“冷思考”
最近,隨著哈爾濱旅遊爆火,各地文旅部門紛紛利用社交媒體(ti) “花式整活”。河北、吉林文旅“聽勸”式改名,河南、山西文旅深夜更新視頻,內(nei) 蒙古、重慶文旅請來明星代言……文旅部門賣力吆喝,熱情展示大好河山、特色美食,內(nei) 容更新頻率之高、花樣之多,讓網友直呼“卷瘋了”。
流量時代,注意力是稀缺資源。從(cong) 之前的文旅局長出鏡代言,到如今用網絡平台“借勢營銷”,各地文旅部門主動觸網,用貼地氣的方式宣傳(chuan) ,有助於(yu) 帶來流量和關(guan) 注,體(ti) 現著工作意識的轉變、工作方法的創新。據報道,貴州榕江縣孵化了1.2萬(wan) 餘(yu) 個(ge) 新媒體(ti) 賬號、培育了2200餘(yu) 個(ge) 網絡直播營銷團隊,實現海量網絡曝光,這才有了“村超”出圈的佳話。可見,網絡時代要有網絡意識、受眾(zhong) 意識,創新方式方法,才能抵達人心、打動人心,收獲掌聲。
但熱鬧之下,也需要一些“冷思考”。文旅產(chan) 業(ye) 說到底拚的是產(chan) 品和服務。從(cong) 冰雪大世界提前開業(ye) ,到推出免費往返的“地鐵擺渡票”,再到建立處置問題“不隔夜”機製,哈爾濱的走紅,離不開網絡的助力,更源於(yu) 當地深挖旅遊資源、優(you) 化公共服務的持續努力。有的地方給宣傳(chuan) 片打馬賽克、使出“美男計”,甚至搞“擦邊”,是不是也有用力過猛、甚至走偏走歪的嫌疑?流量固然重要,但不能走向“流量至上”;文旅發展需要眼球,但不能走向“眼球經濟”。紮紮實實完善各類設施、改善商業(ye) 環境、提升服務品質,夯實基礎,才能接住營銷之後帶來的“潑天富貴”。
更重要的是,在營銷和宣傳(chuan) 上可以“抄作業(ye) ”,但文旅產(chan) 業(ye) 光靠“抄作業(ye) ”肯定不行,而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在挖掘、彰顯自身優(you) 勢和特色方麵下功夫。西安創新展示唐詩、秦腔等曆史文化資源,烏(wu) 鎮精心嗬護特有的民居水閣、老宅深巷和船拳皮影,重慶依靠長江索道、李子壩輕軌、洪崖洞等景觀打造“8D魔幻城”形象,這些旅遊目的地長盛不衰的秘訣,在於(yu) 放大自己優(you) 點、展現自己的長處,做到差異化發展。倘若陷入千城一麵的同質化競爭(zheng) ,就算能在網上“火一把”,最終也難免是曇花一現。
依靠互聯網打造城市名片、城市IP,帶來的不僅(jin) 是旅遊業(ye) 、服務業(ye) 的發展,軟實力和知名度往往還能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契機。“宣傳(chuan) 是為(wei) 了引流,引流是為(wei) 了推動投資,投資是為(wei) 了豐(feng) 富業(ye) 態,豐(feng) 富業(ye) 態是為(wei) 了推動經濟發展。”一名地方幹部的話,道出了不少地方爭(zheng) 當“網紅”的良苦用心。但是,塑造和推廣地方形象,也要考慮投入產(chan) 出比,決(jue) 不能隻顧麵子不顧裏子,隻顧形式手段不在意內(nei) 涵底蘊。想想那些為(wei) 打造所謂“文化地標”,斥巨資建造奇怪建築吸引眼球,最終卻變成一地雞毛、造成巨大浪費的案例,就不難獲得這樣的啟示:“網紅城市”說到底,還要靠內(nei) 在的硬實力;著眼長遠,量力而行,尊重市場規律,紮實練好內(nei) 功,才能成為(wei) 可以長紅的“網紅”,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