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信心來自中國經濟基本麵
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 題:信心來自中國經濟基本麵
新華社記者魏弘毅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5.2%、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7.2%、新產(chan) 業(ye) 快速增長、糧食產(chan) 量再創新高……2023年中國經濟運行數據17日公布。回望這一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供給需求穩步改善,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就業(ye) 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
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消費的“主引擎”作用充分凸顯。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比上年提高43.1個(ge) 百分點。這背後,是政策與(yu) 市場良性互動,是供需兩(liang) 端協同發力。從(cong) 哈爾濱文旅爆紅背後的政策及場景創新,到多家商超瞄準消費者需求精準“上架”商品與(yu) 服務,再到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蓬勃興(xing) 起……創新提質、新業(ye) 態賦能、改革突圍,國內(nei) 大循環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主體(ti) 作用持續增強。
新動能引領高質量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明顯。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升至第12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0.3%,快於(yu) 全部投資7.3個(ge) 百分點……中國經濟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中不斷發展壯大,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經濟“成績單”來之不易,也要看到國內(nei) 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社會(hui) 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依然較多等問題亟待解決(jue) ;另一方麵,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深刻調整,國際循環也麵臨(lin) 一些困難和挑戰。麵對國內(nei) 外複雜形勢,必須統籌擴大內(nei) 需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打通製約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堵點,推動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展望前路,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隻要我們(men) 堅定信心、接續奮鬥,以高質量發展不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就一定能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中國經濟的巨輪行穩致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