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重要交通、水利樞紐工程加速推進 點滴民生實事匯聚美好生活

發布時間:2024-01-19 11:22: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1月18日,國家重要交通樞紐工程廈門翔安機場主航站樓鋼結構屋蓋合龍吊裝完成,下一步將進入金屬屋麵和幕牆全麵施工階段。

  屋蓋安裝似拚搭積木 誤差控製在毫米

  總台記者 韓誌濤:隨著最後一榀鋼梁順利吊裝到位,機場主航站樓鋼結構合攏。航站樓的設計靈感來源於(yu) 閩南傳(chuan) 統大厝,遠看就像一隻展翅飛翔的白鷺。白鷺身體(ti) 部分就是主航站樓,像一個(ge) 大屋蓋,總麵積相當於(yu) 18個(ge) 標準足球場,總用鋼量達到1.1萬(wan) 噸,重量相當於(yu) 181節火車車廂。想把這些鋼梁安全架上去,誤差要控製在毫米級,可以說難度非常大,究竟是怎麽(me) 完成的?建設者們(men) 想了一個(ge) 巧妙的辦法,像拚搭積木一樣把屋蓋分為(wei) 三個(ge) 部分,先在樓麵的原位進行拚接,然後是分區域用液壓設備同步提升,最後在空中轉體(ti) 調整角度。施工人員介紹,作業(ye) 中最大單個(ge) 提升區麵積達3萬(wan) 多平方米,提升重量有2600多噸,由數萬(wan) 個(ge) 構件拚接而成。完成後同步啟動60多個(ge) 液壓提升點向上整體(ti) 提升1米,懸空後通過空中旋轉7度,調節到設計姿態,最後提升到31米後精準安裝。

  無人機同步建模 傳(chuan) 感器精準“把脈”

  總台記者 韓誌濤:施工當中要在高空中定位,並且多台液壓機同時提升,誤差要控製在3毫米以內(nei) ,這樣的精度是如何把控的?屋蓋上空有無人機在飛行,它在完成攝影的同時,會(hui) 同步按照規劃好的航測路線,直接構建屋蓋網架的高精度三維模型,同時完成實體(ti) 與(yu) 數字模型的精準對接。這些鋼梁上都有一個(ge) 應變傳(chuan) 感器,它是一個(ge) 診斷小能手,可以為(wei) 屋蓋結構提供全天候監測診斷服務,通過精準“把脈”保證屋蓋網架結構從(cong) 施工到運營的數據安全。施工方還創建了規劃設計統籌、目標工期管控、特殊工藝運用等“三大智囊平台”,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全力推進機場建設。

  廈門翔安機場多項目同步施工 預計2026年建成

  總台記者 韓誌濤:據介紹,除了主航站樓正在加緊建設,機場航站樓前的高架橋等工程也在同步施工。廈門翔安機場計劃於(yu) 2026年底建成,投入運營後,這裏每年的飛機起降可達38萬(wan) 架次,年旅客吞吐量達4500萬(wan) 人次。

  大藤峽水利樞紐首次達到61米正常蓄水位

  1月18日上午10時,國家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首次蓄水達到61米正常蓄水位,標誌著工程的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綜合效益將全麵發揮。

  61米水位是大藤峽水庫設計的最高正常蓄水位。水位滿蓄後,水庫可調節庫容達15億(yi) 立方米,為(wei) 枯水期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備足了水源,確保包括澳門、珠海、中山等重點城市在內(nei) 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居民在春節期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