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共青團長春市二道區委:吸引大學生“返家鄉” 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4-01-19 11:3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你護我長大,我助你發展。”長春師範大學應屆畢業(ye) 生於(yu) 暢說,她是“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參與(yu) 者和受益者。

  2023年本科畢業(ye) 後,於(yu) 暢順利入職中國鐵建大橋局六公司,留在家鄉(xiang) 長春市二道區工作和發展。大三暑期前,於(yu) 暢也曾猶豫考研還是就業(ye) 。後來,她看到學校團委公眾(zhong) 號轉發了二道區共青團發布的“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報名通知,便抱著鍛煉的想法報了名。在中國鐵建大橋局六公司進行社會(hui) 實踐時,因為(wei) 表現出色,她被企業(ye) 選擇畢業(ye) 後留用。

  中國鐵建大橋局六公司黨(dang) 委組織部部長潘麗(li) 美,也是二道區兼職團委副書(shu) 記。她介紹說,以往企業(ye) 校招大多會(hui) 去理工類院校,很少選擇去師範類院校,正是“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給了大學生和招聘企業(ye) “雙向奔赴”的機會(hui) 。

  近年來,團二道區委創新落實“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工作載體(ti) ,吸引更多大學生了解家鄉(xiang) 、建設家鄉(xiang) 、紮根家鄉(xiang) ,助力更多學子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每到寒暑假前,團二道區委的“返家鄉(xiang) ”報名通知不僅(jin) 會(hui) 在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發布,同時還會(hui) 請社區居民網格群、吉林省內(nei) 高校團組織和基層團組織共同轉發,吸引全國各地的二道區籍大學生“返家鄉(xiang) ”。

  二道區是位於(yu) 長春東(dong) 部的中心城區,曾是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城區。近年來,二道區致力於(yu) 打造以現代服務業(ye) 為(wei) 主體(ti) 、新型工業(ye) 為(wei) 支撐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兩(liang) 年前,初到共青團崗位工作的團二道區委書(shu) 記劉博,在會(hui) 議室裏看到70多名來報到的“返家鄉(xiang) ”大學生時,“感覺自己又回到了大學時代,朝氣蓬勃的氣息迎麵撲來”。從(cong) 那以後,如何讓參加“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的大學生真正學到東(dong) 西,如何能把他們(men) 留在二道區,成為(wei) 劉博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在每期的“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啟動儀(yi) 式上,團二道區委都要組織返鄉(xiang) 學子觀看區域形象展示片、人才政策宣傳(chuan) 片,讓返鄉(xiang) 學子更具體(ti) 和深入地了解家鄉(xiang) 的發展和變化。

  與(yu) 此同時,為(wei) 了讓返鄉(xiang) 大學生更了解家鄉(xiang) ,實地體(ti) 驗二道區的變化,團二道區委還組織開展“跟著總書(shu) 記腳步看吉林”活動,充分利用轄區內(nei) 的鐵道兵曆史長廊、長拖1958文創園、譚竹青紀念館等“打卡地”,帶“返家鄉(xiang) ”的學生參觀學習(xi) 。

  在劉博看來,“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的崗位設置要有吸引力。為(wei) 此,團二道區委集中調研走訪轄區高校、企業(ye) 、社區等單位和部門,多方征求意見。近年來,二道區大學生“返家鄉(xiang) ”實踐崗位數量逐年攀升,由最初的每期50多個(ge) 崗位增加到現在100多個(ge) ,崗位涉及大型國企、新興(xing) 行業(ye) 、機關(guan) 單位、鄉(xiang) 村社區等行業(ye) 和領域;同時,還探索專(zhuan) 業(ye) 定崗、需求設崗、多期輪崗形式,讓大學生通過個(ge) 性化的社會(hui) 實踐對基層和機關(guan) 的感受更全麵,對未來職業(ye) 規劃更明晰。

  每次團組織聯係社區征集“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崗位時,二道區榮光區團工委書(shu) 記李臘梅都很開心,“可以挑選專(zhuan) 業(ye) 對口的大學生來充實社區工作力量,這是難得機會(hui) ”。

  李臘梅會(hui) 為(wei) 大學生提供可以發揮創新思維的機會(hui) ,而不是讓他們(men) “打雜”,例如,請大學生設計街道和社區下一年度的各項活動,寫(xie) 活動策劃案等。李臘梅說,社區工作人員可以從(cong) 大學生身上學習(xi) 到新工作想法和思路。

  社會(hui) 實踐結束後,團二道區委還會(hui) 組織開展“返家鄉(xiang) ”座談會(hui) ,邀請上級團委、用人單位和學生代表共同開展實踐活動交流總結。

  為(wei) 了更好地鞏固每期“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成果,團二道區委建立了跟蹤回訪製度。每一期社會(hui) 實踐結束後,都會(hui) 按界別組建“返家鄉(xiang) ”微信群,及時發布就業(ye) 、創業(ye) 政策信息,對有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意向的學生,及時提供對接服務。2021年至今,已有10名此前參加過“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大學畢業(ye) 生簽約了駐區企業(ye) 、考錄到機關(guan) 。

  不僅(jin) 如此,團二道區委還建立了骨幹兼職製度,製定了《二道區基層團組織兼職團幹部管理辦法》,進一步充實街、社團組織的工作力量。

  如何把短期實踐“返家鄉(xiang) ”學子轉化為(wei) 常態誌願力量?團二道區委探索讓這些大學生參與(yu) 到青年發展型城區建設、“雙城”創建、“幸福小區”建設中。還把“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與(yu) 團二道區委打造的“大學生實習(xi) 成長戰略平台”特色項目相結合,為(wei) 學子提供長期實習(xi) 崗位,從(cong) 短期實踐轉化為(wei) 常態實習(xi) 。

  目前,團二道區委連續兩(liang) 年被評為(wei) 全國“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優(you) 秀組織單位。二道區還把每年的“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列入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

  在劉博看來,“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接觸社會(hui) 的重要渠道,也是區域發展留住人才的重要舉(ju) 措。近年來,二道區共青團還積極融入全區的“東(dong) 城梧桐”人才發展戰略,助力全區招才引智工作。

  “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帶著本事回到家鄉(xiang) ,既能實現自身夢想,也能讓家鄉(xiang) 變得更美好。”於(yu) 暢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