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國庫券”可退培訓費?小心詐騙!
去年以來,有不法分子打著有關(guan) 部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的旗號,冒充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工作人員,利用消費者著急退錢的心理,以退還教育培訓機構的課程費為(wei) 由,以購買(mai) “國庫券”“基金”“證券”等方式誘導消費者轉賬,進行詐騙,導致消費者財產(chan) 嚴(yan) 重受損。該行為(wei) 嚴(yan) 重侵犯消費者財產(chan) 安全,涉嫌犯罪。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曾就類似事件於(yu) 2023年1月18日、6月7日、7月27日發布公開聲明,提醒消費者防止受騙,並將有關(guan) 情況通報了有關(guan) 部門。近期,仍有部分消費者反映上當受騙。為(wei) 此,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鄭重發布消費警示:
凡是退款前要求先支付費用的,都是詐騙!消費者一定要捂緊自己的“錢袋子”,警惕任何以退費為(wei) 由要求再次付費購買(mai) 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詐騙行為(wei) 。
從(cong) 消費者反映的情況看,不法分子通常假冒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工作人員與(yu) 消費者建立聯係,誘導消費者加入相關(guan) 教育培訓機構退款QQ群,並下載其指定的涉嫌非法APP。這類APP往往內(nei) 設群聊功能,消費者進入群聊後,不法分子要求消費者購買(mai) 國庫券才能退費,還有不法分子偽(wei) 裝成“退費用戶”發布退費成功的信息。一旦消費者受騙購買(mai) 國庫券完成轉賬,不法分子便以“操作失誤”為(wei) 由,凍結消費者APP賬戶,要求消費者再次進行大額轉賬,購買(mai) 更多“國庫券”用以解封賬號。若消費者對上述環節產(chan) 生懷疑,不法分子還會(hui) 向消費者提供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在官網上公開的投訴谘詢電話及地址,甚至誤導讓消費者到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領取退款。
上述行為(wei) 致使消費者不僅(jin) 未得到應退回的培訓費,反而被不法分子詐騙,遭受雙重損失。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強烈譴責此類卑劣行徑,提醒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同時,呼籲有關(guan) 部門高度重視消費者的訴求,嚴(yan) 厲查處此類詐騙案件,形成有效震懾。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是依法成立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公益性社會(hui) 組織,不從(cong) 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不以收取費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和服務。消協組織是消費糾紛的調解機構,處理消費糾紛從(cong) 不收取任何費用。
(總台央視記者 王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