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屋頂“秒變”電站、風電也有“身份證” 一起發現身邊的綠電

發布時間:2024-01-25 15:47: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近一半在中國,全球新能源汽車一半以上行駛在中國,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綠化麵積來自中國……這些數字,都是我們(men) 綠色低碳發展的真實寫(xie) 照。

  北京,在全國最大的電力交易機構裏,屏幕上數字跳動之間,綠色能源加快流動,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向前。檢索全國綠色電力交易用戶數量最多的地方,結果指向這樣一個(ge) 東(dong) 部沿海省份——浙江。

  透明玻璃能發電?屋頂“秒變”電站

  當記者來到杭州時,錢塘江畔的地標性建築杭州大會(hui) 展中心正迎來開年後的首個(ge) 集中施工期——大型升降機明顯變多,外立麵裝修全麵鋪開。作為(wei) 一個(ge) 綠色建築,它的其中一片屋頂由3300多塊碲化鎘光伏玻璃組成,總麵積相當於(yu) 一個(ge) 標準足球場大小。

  記者發現,和日常見到的藍黑色光伏板不一樣,這種光伏板乍看像透明玻璃;但湊近看,裏麵排布著整齊的“細線”,這些“細線”是薄膜電池,能把光變成電,從(cong) 而把屋頂變成電站。

  不過,這一片“能發電的玻璃”並沒有出現在最早一版的設計方案裏。經過反複論證和測算,為(wei) 屋頂穿上透明發電“外衣”,最終成為(wei) 既有顏值又節能的不二之選。

  杭州大會(hui) 展中心建設運營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李文星告訴記者,今年交付後,這片屋頂每年發電70多萬(wan) 度,相當於(yu) 杭州大會(hui) 展中心地下室和地上辦公的照明用電量,也相當於(yu) 在建築物旁多種了3萬(wan) 多棵樹。

  眼下,隨著一家一戶的光伏安裝已經逐步成熟,浙江正在從(cong) 大型和公共建築上尋找節能減排的新機遇——像商貿城、會(hui) 展中心、商業(ye) 寫(xie) 字樓等這些地方的安裝量在悄然上升,年均增長率達到104.9%。浙江率先提出,鼓勵分布式光伏自發自用,就地消納。

  在國網浙江杭州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商佳宜看來,大麵積的屋頂現在已經變成一種寶貴的資源,樓上發電,樓下用電,還能享受到更便宜的電價(jia) ,既節能又降本。

  海上打樁什麽(me) 樣?風電也有“身份證”?

  此時此刻,浙江新一批海上風電項目正在密集開工。

  在這片海域上,液壓錘像釘釘子一樣把1500多噸、相當於(yu) 1000多輛小汽車重量的風機基礎鋼管樁敲進海底。盡管冬天寒潮多、風浪大,但施工團隊剛剛定下目標,要搶在春節前就完成首台風機的安裝。

  安裝好的風機會(hui) 在海上依次排開,這些看起來高大魁梧的“鋼鐵巨人”,其實有著柔軟的身段——它們(men) 可以360度旋轉,將呼嘯的海風最大程度攬入懷抱。

  “一台10兆瓦的風機轉一圈,掃風麵積就有5個(ge) 足球場那麽(me) 大,發出的電可供一個(ge) 普通家庭用5到6天。”海上風力發電廠工程師田素可說。

  現在,伴隨綠電一並發出的還有一張“綠色電力證書(shu) ”,簡稱“綠證”,相當於(yu) 綠電的“身份證”。“海上大風車”每生產(chan) 1000度電,就可以申請一個(ge) “綠證”。

  一家海上風力發電廠綠電綠證交易主管張靜告訴記者,他們(men) 的企業(ye) 就剛剛完成了首批“綠證”交易。新能源電廠的投入一般都很大,綠證交易為(wei) 他們(men) 帶來了額外收入,這也增強了他們(men) 繼續投資、持續開發的動力和信心。

  “綠證”是個(ge) 什麽(me) 證?誰來賣?誰來買(mai) ?

  “綠證”是“綠色電力證書(shu) ”,是我國認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chan) 和消費的唯一憑證,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綠證”的賣方是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ye) 或項目業(ye) 主,買(mai) 方則包括有主動減排意願的企業(ye) 、政府、社會(hui) 機構或個(ge) 人等。

  一般來說,跨國公司、外向型企業(ye) 、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購買(mai) “綠證”,可以證明它們(men) 的生產(chan) 過程使用了相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踐行社會(hui) 責任、提升企業(ye) 形象。

  個(ge) 人購買(mai) “綠證”,就像參與(yu) 植樹造林一樣是公益行為(wei) ,個(ge) 人可以選擇購買(mai) 任意可再生能源項目的“綠證”,助力可再生能源發展和保護綠水青山。

  2023年,我國核發綠證超過1億(yi) 個(ge) ,是2022年的近8倍,市場規模穩步擴大。“綠證”主要的流動軌跡是從(cong) 西到東(dong) ,從(cong) 河北、吉林、黑龍江等能源生產(chan) 大省到江蘇、安徽、廣東(dong) 等能源消費大省。進入2024年,上海、廣東(dong) 、江蘇等地都將“綠證”作為(wei) 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

  綠色低碳新機遇

  世界屋脊上,浩渺深海中,從(cong) 大自然中每產(chan) 生1000度綠色電力,就帶來一個(ge) “綠證”。

  我國有七成“綠證”被製造業(ye) 企業(ye) 買(mai) 走,綠色工廠數量持續增長。

  一扇門成了變化的“見證者”,短短幾年,一家風機裝備企業(ye) 的車間大門改了好幾輪,製造的風機葉片越來越長,單機容量越來越大。如今,大塊頭的風機,“上新”速度幾乎趕上手機。

  綠色新動能不斷傳(chuan) 遞,孕育的投資和消費市場每年將達到十萬(wan) 億(yi) 元量級。冬季采暖要減排,清潔供熱產(chan) 業(ye) 規模有望超過1萬(wan) 億(yi) 元;碳減排要精準測算,碳排放管理員人才缺口數十萬(wan) ,招聘職位數三年來增長近3倍。這片我們(men) 共同呼吸的空氣裏,蘊藏著綠色低碳新機遇。

  能源從(cong) “遠方來”到“身邊來”

  記者調研的浙江,是全國綠電“綠證”購買(mai) 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作為(wei) 一個(ge) 經濟大省和資源小省,浙江正在加速乘“風”而上、馭“光”而行。

  但讓人很難想到的是,海岸線長度位居全國首位的浙江,五年前還看不到任何海上風機,而在短短五年裏,這個(ge) 數字就超過670台,總裝機容量約400萬(wan) 千瓦。

  此外,截至2023年底,包括屋頂光伏在內(nei) ,浙江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超過3300萬(wan) 千瓦,以全國1%左右的國土麵積,貢獻了全國5%以上的光伏裝機。

  記者注意到,在浙江省能源局開年的首場會(hui) 議上,多個(ge) 和新能源投資建設有關(guan) 的目標被放到了2024年度計劃裏的前麵,比如建成充電樁1.5萬(wan) 個(ge) 以上、新型儲(chu) 能裝機150萬(wan) 千瓦左右,新增風電、光伏裝機800萬(wan) 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要達到43%左右等。

  “43%左右”是一個(ge) 什麽(me) 概念?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長俞奉慶告訴記者,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正在從(cong) 原來的“補充電源”開始轉向“主力電源”,浙江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推動能源從(cong) “遠方來”向“身邊來”轉變,以能源的綠色低碳發展助推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俞奉慶還透露,浙江正在謀劃一個(ge) 大項目,依托浙江豐(feng) 富的海上風電資源、優(you) 越的港口航道條件、紮實的製造業(ye) 基礎、強勁的科技創新和一流的營商環境等優(you) 勢,打造一個(ge) 集製造、總裝、研發、檢測、認證和運維為(wei) 一體(ti) 的風電母港。

  進入2024年,不光是浙江,不少地方都在圍繞綠色低碳發展加緊布局:天津推動能源、工業(ye) 、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安徽大力培育先進光伏和新型儲(chu) 能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四川加快建設安全可靠的新型能源體(ti) 係;山東(dong) 想要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上塑造新優(you) 勢;海南則提出,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藏在“綠證”下的新機遇

  看不見、摸不著的電,也能擁有“身份證”?1000度可再生能源生產(chan) 的電力,即可獲得一張“綠色電力證書(shu) ”。2023年,全國核發超1億(yi) 個(ge) 這樣的“身份證”。“綠證”連接起了可再生能源的生產(chan) 和消費端,生產(chan) 端裝備迭代升級,消費端綠色電力幫助產(chan) 品打開新市場。綠色新動能,帶來了發展新機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