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采樣方法可推動深海脆弱生物研究

發布時間:2024-01-25 15:44: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深海環境是地球上鮮為(wei) 人知且較難研究的生態係統之一。美國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一種結合先進水下成像、機器人技術和基因組測序的綜合海洋采樣方法,將以前在受控實驗室環境中開展的生物學研究擴展到深海脆弱生物上。

  當前研究深海生物的方法是捕獲標本,但由於(yu) 深海生物身體(ti) 組織很薄並且很脆弱,實際上非常難以收集。

  在一次為(wei) 期30天的海洋科研調查中,由美國比奇洛海洋科學實驗室和羅得島大學海洋工程係等機構組成的研究團隊在一個(ge) 無人遙控潛水器上應用了最新的采樣方法,並研究了棲息在深度約200米至1000米的海洋生物。

  據論文介紹,研究團隊開發了兩(liang) 種複雜的相機係統,一種能實現3D可視化,另一種可使用激光檢測生物的運動。與(yu) 此同時,該團隊還開發了一種相對更靈敏的機械臂,這種機械臂由手指、手掌和手腕組成,其“柔軟”的觸感提高了研究人員捕捉自由漂浮生物的能力。在相機拍攝生物之後,其中一個(ge) 機械臂中的一種新型容器裝置會(hui) 像折紙一樣展開,然後輕輕吸入漂浮的生物。

  結果顯示,在此次海洋調查中,研究團隊共拍攝了61隻海洋生物,捕獲了32隻。借助新方法,研究人員在幾分鍾內(nei) 就能采集到生物的詳細測量數據,獲得其整個(ge) 基因組的信息等,從(cong) 而讓科研人員更深入地理解它們(men) 在深海中的生理狀態。

  研究人員表示,有了新的采樣方法,確定是否發現了新物種或稀有物種的過程有可能縮短數年,這對於(yu) 更全麵了解深海脆弱生物至關(guan) 重要。接下來,研究人員希望繼續調整其機械臂的設計,以便在不殺死海洋生物的前提下收集有價(jia) 值的數據。

  相關(guan)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