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踐行“兩個結合” 講好北大故事

發布時間:2024-01-29 14:3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從(cong) 2019年4月開通抖音號起,北京大學短視頻創作和平台運營已走過5年時間,發展非常迅速。我們(men) 的工作主要分為(wei) 短視頻和長視頻的創作與(yu) 推送。

  短視頻方麵,我們(men) 的運營機製不斷改革發展,從(cong) 把傳(chuan) 統電視的欄目搬到網上,到以視頻類型分工,其後又逐漸探索出“平台+類型”的機製。4位教師和50多名學生分成新聞組、活動組、訪談組和不同的平台小組,分工協作,定期舉(ju) 辦選題會(hui) 、分享會(hui) 和培訓會(hui) 等。過去一年,我們(men) 圍繞“緊抓重大活動、挖掘師生典型、凸顯學術思想、展示青春活力、分享美景美食、展現校園溫情”等幾個(ge) 方麵進行創作,共製作發布短視頻580多條,學校各平台播放總量超過11.5億(yi) 。此外,我們(men) 發揮北大學科優(you) 勢,特別注重在傳(chuan) 統文化方麵的宣傳(chuan) 報道,不僅(jin) 多次報道諸如《儒藏》精華編出版等內(nei) 容,還經常關(guan) 注弘揚、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演出、講座等,助力大家樹立文化自信,建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今中國的聯結。

  長視頻模塊,我們(men) 每年跟進報道近200場學術論壇、講座、雲(yun) 遊參觀等,以另一種形式傳(chuan) 播北大形象,同時在新時代以新的技術形式延續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在100多年前創辦“平民夜校”時的初衷,實現知識的普惠。我們(men) 創作的目光聚焦普通人的生活百態,也關(guan) 注理論與(yu) 思想的激烈交鋒。2018年,我們(men) 和學校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合作,策劃推出了《思政熱點麵對麵》。我們(men) 從(cong) 眾(zhong) 多理論熱點問題中梳理出一些關(guan) 鍵詞,針對這些關(guan) 鍵詞,由學生記者廣泛征集同學們(men) 關(guan) 注的、和大家學習(xi) 生活緊密相關(guan) 的問題,再由馬院的教師來解疑釋惑。節目由來自全校20多個(ge) 院係的50餘(yu) 名學生參與(yu) ,播出後效果非常好。緊接著,我們(men) 又推出了《新中國70年七個(ge) 重大理論問題》,這一次除了北大的教師外,還邀請了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等高校和單位的專(zhuan) 家學者共同主講。通過教師和學生間的討論,節目參與(yu) 度更高、互動性更強、氣氛更活躍,實現了現場教學、現場答疑。2022年年底至2023年年初,我們(men) 又推出了《北京大學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題講座十六講》,這一次我們(men) 集合全校不同單位、院係的力量共同打造,同樣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北大思政課係列視頻是踐行“兩(liang) 個(ge) 結合”,特別是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和大學生學習(xi) 、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生動典型案例。

  回顧高校視頻創作及平台運營,我認為(wei) 首先要堅持開放多元。融媒體(ti) 時代的“傳(chuan) 與(yu) 受”日漸模糊,要鼓勵過去被認為(wei) 是受眾(zhong) 的學生充分參與(yu) ,這樣才能創新話語,同時在此過程中實現校園媒體(ti) 育人的價(jia) 值;其次要堅持客觀專(zhuan) 業(ye) ,堅守校園媒體(ti) 立德樹人、學術思想和青春活力的定位,針對融媒體(ti) 時代和短視頻的特點,創新傳(chuan) 播內(nei) 容和方式;最後要堅持人文關(guan) 懷,在創作中始終關(guan) 注基層師生,並適度融入情感,發揮視頻的情緒價(jia) 值。

  作為(wei) 高校宣傳(chuan) 部門的教師,我們(men) 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方麵責無旁貸。讓我們(men) 共同努力,為(wei) 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作出更多的貢獻。

  陳波 北京大學融媒體(ti) 中心副主任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