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微短劇要成“新年俗”?

發布時間:2024-02-04 16:35:00來源: 羊城晚報

  火爆的微短劇所火出的人氣,終於(yu) 讓自己配得上成為(wei) 某種“新年俗”,如春晚和賀歲片一樣,進入人們(men) 新年娛樂(le) 的清單。中國人總喜歡把最好的留到過年,抖音2024春節檔精品微短劇片單,也充滿團圓飯的薈萃感,10部精彩作品將在春節期間上線,包含《超越吧!阿娟》《天涯小娘惹》等多部熱門“影視IP”衍生的微短劇。

  成為(wei) 新年俗,是有資格的!它必須“俗”成頂流,“俗”得恰到好處:須有足夠廣大的大眾(zhong) 追捧基礎,能成為(wei) 家人親(qin) 友共同的話題且便於(yu) 網絡互動分享,能足夠地讓人娛樂(le) 放鬆且積極向上,就像人們(men) 對春晚和賀歲片的期待。拿這個(ge) 標準看,微短劇似乎更有天然的“入俗”優(you) 勢。說到年俗,很多人都喜歡把當年春晚趙本山的小品當成新年俗的一種象征,全家人團圓飯後坐在電視機前就等著趙本山出場。如今人們(men) 愛微短劇,像極了當年春晚追趙本山。

  趙本山小品的精華,就是短小精悍微劇大義(yi) ,能在短時間內(nei) 以密集的衝(chong) 突、反轉、包袱、笑點揭示生活現實,給觀眾(zhong) 帶來爽朗的歡樂(le) ,讓人們(men) 在笑聲或淚點中得到一種放鬆。他的小品接地氣,貼近日常現實,舉(ju) 手投足,常給人帶來一種會(hui) 心一笑的生活親(qin) 切感,讓人想到身邊。不僅(jin) 有笑聲,還經得起回味。

  當年春晚追趙本山,今天網絡追微短劇,變的是表現形式,不變的是對好故事的追求,這是生活的天性。過去,趙本山很少見,因為(wei) 能成就趙本山的門檻和舞台太高,很少有人能觸及,於(yu) 是本山小品成為(wei) 稀缺品。今天不一樣了,手機小屏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都獲得了表現自己生活和才華的機會(hui) ,創作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一部手機把靈感變成作品。隻要有好題材、好故事、好本子,都能獲得平台流量和資金的傾(qing) 斜,出現在無數人的手機上。當年本山大叔承包觀眾(zhong) 一整年笑點的包袱,如今加倍融到無數微短劇情節中去了。每逢佳節倍思躺平,三五分鍾的沉浸,三五分鍾的捧腹,三五分鍾的治愈,生活那麽(me) 不容易,人們(men) 太需要輕鬆單純的快樂(le) 了。

  看本山大叔當年的訪談,他最在意的是找到一個(ge) “好本子”,沒有好本子打死也不上春晚,笑果一般的,在他自己那就過不了關(guan) 。“好本子”就是“好故事”,你看,拚到最後,拚的其實都是故事——好故事在哪都會(hui) 發光,它可能是好小品、好特稿、好新聞、好電影、好小說,在短視頻時代也會(hui) 是精品微短劇。管它長劇還是短劇,沒有好故事都是爛劇。

  曹林 北京時事評論員、大學教授

  (羊城晚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