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熱氣騰騰”的冰天雪地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4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hui) 將迎來開幕兩(liang) 周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既有場館設施等物質遺產(chan) ,也有文化和人才遺產(chan) ,這些都是寶貴財富,要充分運用好,讓其成為(wei) 推動發展的新動能,實現冬奧遺產(chan) 利用效益最大化。”今天,我們(men) 就走進這些場館去看一看。
2023年11月以來,2023—2024的冰雪賽季拉開帷幕。在中國舉(ju) 辦的國際冰雪賽事有18項、國內(nei) 冰雪賽事91項,其中,有很多的冰雪賽事陸續在北京和張家口冬奧場館舉(ju) 辦,仿佛又回到了兩(liang) 年前,一場場的“冰雪盛宴”,一次次的激情澎湃。
兩(liang) 年過去了,北京冬奧會(hui) 賽事早已落下帷幕,但這些場館從(cong) 來沒有閑著。國家速滑館也被稱作“冰絲(si) 帶”,1月27日下午4時多,當記者來到“冰絲(si) 帶”的時候,很多滑冰愛好者已經在收拾裝備、準備離場,還有很多利用這最後的時間,享受著冰上快樂(le) 。一個(ge) 小小的身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據一家人介紹,李軒昂過去學過輪滑,兩(liang) 年前在電視裏觀看北京冬奧的比賽,激發了李軒昂對上冰的興(xing) 趣,於(yu) 是就改學了速度滑冰。現在,兩(liang) 年前的“冰雪種子”,已經發芽長大。
一位老人同樣引起記者關(guan) 注,冰場上的淡定姿態,讓人瞬間聯想起當年馳騁於(yu) 八一湖、什刹海冰場的老炮兒(er) 們(men) 。
老人名叫劉春起,今年70歲,住在西客站附近,距離“冰絲(si) 帶”20公裏左右,開車也要將近一小時。兒(er) 子給劉春起辦了“冰絲(si) 帶”的暢滑卡,一家人經常來“冰絲(si) 帶”體(ti) 驗冰上的快樂(le) 。
2022年7月,“冰絲(si) 帶”正式向公眾(zhong) 開放,北京冬奧“最快的冰”與(yu) “大眾(zhong) 的冰”開始實現無縫切換,至今已經累計接待遊客和滑冰愛好者56萬(wan) 人。
北京冬奧賽後,不論是“冰絲(si) 帶”還是“水立方”,都更加重視了“體(ti) 育+科技+文化”的業(ye) 務升級,都引進了高水平的專(zhuan) 業(ye) 合作團隊,開辦體(ti) 驗、訓練等課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有不同的選擇。
“水立方”作為(wei) “雙奧”場館,不斷進行著升級改造。2008北京奧運會(hui) 後,為(wei) 了讓公眾(zhong) 有更好的體(ti) 驗,場館運營麵積從(cong) 原來的4.9萬(wan) 平米增加到7.7萬(wan) 平米,北京冬奧會(hui) 又創造性地提出“水冰轉換”改造方案,變身為(wei) “冰立方”,賽後,科研團隊又利用科技手段對場地、環境進行係統改造,以適應高水平大眾(zhong) 需求。作為(wei) “雙奧”遺產(chan) ,也為(wei) 世界大型體(ti) 育場館“反複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提供了中國方案。
國家遊泳中心副總經理吳念:“從(cong) 2008年夏奧會(hui) 之後,就經曆過一個(ge) 長達13年的賽後運營完整階段,確立了體(ti) 育賽事、群眾(zhong) 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和社會(hui) 公益五位一體(ti) 的場館發展格局。曾經被前國際奧委會(hui) 主席羅格先生盛讚為(wei) “設施最完備、開放程度最高、運營效果最好的奧運場館”。”
兩(liang) 年來,包括“鳥巢”在內(nei) 的三大場館群,承擔了高水平的體(ti) 育賽事,在奧運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下推廣群眾(zhong) 健身,開辦了一係列精品文化休閑活動以及傳(chuan) 承和弘揚奧運精神的公益行動。國際水準的硬件設施、冬奧標準的運行機製、智慧場館的升級體(ti) 驗,實現著冬奧遺產(chan) 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023年2月1日,北京市發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賽後遺產(chan) 報告》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賽後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提出,傳(chuan) 承和利用好冬奧遺產(chan) 成果,將有助於(yu) 持續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帶動城市和區域高質量發展。在首鋼園,首鋼冬奧廣場已經變成高效辦公與(yu) 自然生態相結合的花園式總部辦公園區。2022年揭牌的中關(guan) 村科幻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已經有80多家科技創新企業(ye) 入駐。以首鋼滑雪大跳台為(wei) 坐標原點,時尚、高端、休閑的商業(ye) 元素日益繁榮,年吸引遊客上千萬(wan) 人。這些升級改造,都是充分契合了北京作為(wei)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發展方向。在延慶,也正在利用冬奧遺產(chan) ,打造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新名片”。
位於(yu) 延慶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總長度21公裏,冰雪愛好者可以體(ti) 驗其中14.5公裏的全國最長雪道。記者看到,不同的雪道上,一邊是專(zhuan) 業(ye) 運動員正在備戰全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hui) ,一邊是冰雪愛好者們(men) 在盡情享受冰雪激情。
延慶是北京地區生態涵養(yang) 最好的地區之一。古老的長城,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hui) 留下的世園公園,特別是2022年北京冬奧遺產(chan) ,也給延慶的文旅發展、產(chan) 業(ye) 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駐足延慶。而延慶也在順勢而為(wei) ,打造出一係列文旅精品。
北京市延慶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劉滿利:“第一,要有文化的精品,比如,延慶的長城文化、生態文化和冬奧文化,這就是延慶旅遊的內(nei) 在靈魂;第二,應該有服務的精品,比如,完善的設施、優(you) 美的環境、熱情的服務,這是延慶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本支撐;第三,應該有體(ti) 驗的精品,比如,特色產(chan) 品。”
這兩(liang) 年,隨著北京冬奧帶來越來越多的冰雪流量,延慶更加注重冰雪經濟,挖掘打造精品的冰雪旅遊項目。龍慶峽是延慶傳(chuan) 統的旅遊景點,今年,首次在冬季開放了峽穀景區,每到周末、節假日,遊客數量超過了景區接待能力。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兩(liang) 年來,用好北京冬奧遺產(chan) ,把“冷資源”變成“熱產(chan) 業(ye) ”,在不斷推進京張體(ti) 育文化旅遊帶建設中,延慶在搶抓機遇,而張家口也在順勢而為(wei) 。
2022年北京冬奧這一年,全國體(ti) 育產(chan) 業(ye) 總規模是33008億(yi) 元,按照“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將突破5萬(wan) 億(yi) 元。一大批冰雪產(chan) 業(ye) 項目開始在張家口落地生根,冰雪運動裝備產(chan) 業(ye) 園還被工信部認定為(wei) 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
順勢而為(wei) ,才能有所作為(wei) 。僅(jin) 2022年一年,張家口就有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赤城海坨小鎮旅遊度假區等139個(ge) 重點項目建成運營。
河北張家口市政府副秘書(shu) 長、發改委主任白晶:“兩(liang) 年來,我們(men) 的主導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體(ti) 育文化旅遊、冰雪、大數據、可再生能源、現代製造和綠色農(nong) 牧六大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了52%。現在張家口市以冰雪作為(wei) 產(chan) 業(ye) 落地投產(chan) 的項目已達到23個(ge) ,累計實現產(chan) 值12.1億(yi) 元,初步建成個(ge) 人到場地,輕重裝備結合,研發製造銷售服務,運動體(ti) 驗會(hui) 展全覆蓋的冰雪運動裝備產(chan) 業(ye) 鏈。”
根據電商服務平台數據顯示,從(cong) 2023年11月初北方地區入冬以來,滑雪門票團購訂單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209%,全國滑雪場門票預訂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147%。冰雪“冷資源”持續助力著冰雪運動、文化、裝備製造等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不斷轉化成“熱效益”。
2023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要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wei) 新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自北京冬奧會(hui) 成功舉(ju) 辦以來,冰雪經濟沒有冷下來,反而越來越熱,正在持續釋放紅利。“熱”力十足的中國冰雪經濟仍然在持續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