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橋上的“小房子”裏“夜行”
冬天黃河橋麵寒風凜冽,凍透的鋼梁橋裏麵哈氣成霜,他們(men) 戴著頭燈在黑漆漆的箱梁橋裏“摸索”前進。橋下是一個(ge) 個(ge) 梁箱,梁箱裏隔斷特別多。檢查人員走在裏麵每隔3-4米要跨一次“欄”,他們(men) 每次檢查完畢要跨312個(ge) 欄。每次“跨欄”40厘米高度看著輕鬆,走時間長了腿就開始不由自主地降低高度,越走越感到費勁。雖然每個(ge) 職工都戴著安全帽,帽頂卻都是坑坑窪窪的,那是“跨欄”時與(yu) 頭頂鋼構件親(qin) 密接觸留下的印記。
——————————
冬日,黃河波光粼粼,奔騰流向遠方。位於(yu) 陝晉兩(liang) 省交界處的1200米長的南同蒲鐵路黃河大橋如鋼鐵巨人,用臂膀托舉(ju) 著線路上的列車飛馳而過。
早上8點,身穿黃色作業(ye) 服的張晉剛和工友們(men) 開始了一天的作業(ye) 。南同蒲鐵路是連接陝西山西兩(liang) 省重要的客貨運通道,張晉剛所在的西安工務段華山橋隧養(yang) 修工區有22名職工,負責黃河大橋日常檢查養(yang) 護工作。春運期間,線路上增開了多趟旅客列車,他們(men) 與(yu) 時間賽跑,爭(zheng) 分奪秒檢修設備,守護著大動脈安全暢通。
“今天進裏麵檢查就基本看不到光亮了!”黃河鐵路大橋上麵跑火車,下部巨大的鋼梁由一個(ge) 個(ge) 鋼結構“小房子”構成。張晉剛和工友們(men) 來到一個(ge) 半米高的檢查口,打開蓋板,依次探身鑽進去。走進梁體(ti) 內(nei) 部眼前漆黑一片,一個(ge) 個(ge) 梁箱接縫如同一個(ge) 個(ge) 窗格延伸至遠方。拿著強光手電,光仿佛都被一個(ge) 巨大的黑洞吸收,逐漸微弱起來,人行走在裏麵如同走進幽遠的時空隧道。
“在漆黑空曠的箱梁橋內(nei) ,檢查錘就相當於(yu) 我們(men) 的‘聽診器’,通過敲擊檢查梁體(ti) 螺栓是否有鬆動、脫落、開裂。”借著頭燈的光亮,張晉剛走在最前麵。從(cong) 頂部螺栓,到側(ce) 向螺栓,眼看手敲耳聽,箱體(ti) 裏的上萬(wan) 顆螺絲(si) 都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
黃河大橋是全線的重點設備,春運期間,他們(men) 加密檢查頻次,一個(ge) 月內(nei) 需對8萬(wan) 顆螺栓、橋上3408根枕木、6816個(ge) 螺栓以及96個(ge) 支座進行全麵檢查,以確保大橋狀態良好。
“敲的時候,要注意聽這個(ge) 聲音,緊固的螺栓聲音清脆,稍稍鬆動的螺栓,聲音就有一點悶悶的……”張晉剛一邊拿著檢查錘敲擊螺栓,一邊對身旁的徒弟衛小林說。從(cong) 腳下鐵板到頭頂天花板螺栓密密麻麻,每個(ge) 螺栓需要在不同角度分別敲擊2至3次,1000個(ge) 螺栓就要上萬(wan) 次敲擊。他們(men) 依次敲擊,不漏一個(ge) 。
“幹這個(ge) 活,要耐得住寂寞,一進去就看不到光,一待就是大半天。”張晉剛說。冬天黃河橋麵寒風凜冽,凍透的鋼梁橋裏麵哈氣成霜,他們(men) 戴著頭燈在黑漆漆的箱梁橋裏“摸索”前進。橋下是一個(ge) 個(ge) 梁箱,梁箱裏隔斷特別多。檢查人員走在裏麵每隔3-4米要跨一次“欄”,他們(men) 每次檢查完畢要跨312個(ge) 欄。每次“跨欄”40厘米高度看著輕鬆,走時間長了腿就開始不由自主地降低高度,越走越感到費勁。雖然每個(ge) 職工都戴著安全帽,帽頂卻都是坑坑窪窪的,那是“跨欄”時與(yu) 頭頂鋼構件親(qin) 密接觸留下的印記。
1992年張晉剛從(cong) 部隊複員來到這裏,成為(wei) 一名橋隧工,每天登橋上山養(yang) 護設備。30多年過去了,他也從(cong) 年輕的小夥(huo) 兒(er) 變成老職工。這些年,張晉剛明顯感到腿腳沒原來那樣利索了,“過去‘跨欄’探個(ge) 身就能過去,現在老胳膊老腿,為(wei) 了穩當起見,得先用胳膊撐在橫板上,身子再接著過去”。
“師傅,箱梁頂上螺栓我上去看,你別上去了。”頭頂上的螺栓,站在底下看不見,得借助梯子登高檢查。徒弟心疼師傅,不等師傅說話,衛小林一把從(cong) 師傅手裏接過梯子,“噔噔”幾下上去了。
“犄角旮旯的螺栓再看看,擰緊!” 張晉剛在旁邊不斷叮囑。隨著“噠噠”聲響起,衛小林拿著鋰電池扳手把螺栓複緊。而站在下麵的張晉剛也沒閑著,又開始檢查腳麵附近的螺栓。
“現在設備好多了,原來老橋檢修任務比這多幾倍!”張晉剛說,2019年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對南同蒲鐵路黃河大橋實行了硬件改造,將原來老式鋼梁結構改造成了箱梁結構,使設備保安全能力大幅度提升。
衛小林2011年分到這裏,他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跟師傅上橋,“看到腳底下的河水,整個(ge) 人心驚膽戰的。”張晉剛說,衛小林幹得不錯,“幾年下來迅速成為(wei) 班組的業(ye) 務骨幹”。
橋下檢修忙,橋上列車通過忙。每當列車駛過,頭頂不時傳(chuan) 來悶雷一樣的聲音。橋梁裏麵陰冷、黑暗,讓人感到很壓抑。黃河大橋地處偏遠,他們(men) 中午通常都是帶著饅頭、榨菜吃頓簡餐,累了就靠在鋼隔斷的“門欄”上休息一會(hui) 兒(er) 。
經過7個(ge) 小時“夜行”,張晉剛和同事們(men) 終於(yu) 完成了當天橋梁設備的檢查任務。打開梁箱蓋,又看到了“久違”的陽光,他們(men) 都不禁猛吸一口新鮮空氣。遠處,又一趟載滿旅客的列車駛來,即將穿過黃河大橋。車上的旅客不會(hui) 知道,橋下麵有這樣一群人在黑暗中不斷前行、努力,為(wei) 他們(men) 守護著腳下的橋、輪軌下的鐵路。
於(yu) 海 李珂 馬瑜陽 田鋒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偉(wei)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