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節休假各不同
古代也和現在一樣,除了平常的公休假以外,也有一些傳(chuan) 統節假日,隻不過節假日的名稱以及放假的天數有區別罷了。拿漢代來說,不但正月歲首有假,其他諸如夏至、冬至、伏日等,皆有假期。
之所以從(cong) 漢代說起,是因為(wei) 漢代的很多公休假與(yu) 節假日,與(yu) 現在有不少異曲同工之處,特別是漢代有“五日一休沐”的例行公假,雖和現在的“五日工作製”不完全一樣,卻也有相通之處。
從(cong) 漢代說起的另一個(ge) 原因,是從(cong) 漢武帝開始,年假已經從(cong) 歲首開始算了。因為(wei) 在秦代和漢初,都是以夏曆十月為(wei) 歲首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顓頊曆》,稱秦曆,以十月為(wei) 歲首(一年之始),輪至次年九月為(wei) 年末。也就是說,那時候人們(men) 過的新年第一天,是農(nong) 曆的十月一日,與(yu) 現在相差太大了。漢武帝時期,開始實行《太初曆》,將十月為(wei) 歲首改為(wei) 正月為(wei) 歲首。值得一提的是,正月初一在曆史上稱為(wei) 元朔、元日、新元、元旦、正日、元辰、新正等。現在“春節”之稱是民國時期才有的。
根據《漢律》記載,在西漢初期,便有規定為(wei) “吏五日得一休沐”,也就是官吏每工作五天,就能換來一天休息的機會(hui) ,這天在當時官方的說法中叫做休沐。《後漢書(shu) ·外戚傳(chuan) 》就有記載:“初,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決(jue) 事。”說的就是霍光休息之時,政事由左將軍(jun) 桀代勞。
漢代的歲終大祭非常隆重,有記載:“冬季之月,星回歲終,陰陽以交,勞民大享臘”,官方的“臘者歲終”更是隆重,“大祭,縱吏民宴飲”,那種狂歡場麵,肯定非常盛大,隻是我們(men) 想象不出來罷了。但就是這樣的節假日,也有正常上班的。在《漢書(shu) ·薛宣傳(chuan) 》中,就說到一個(ge) 管轄盜賊的官吏張扶,呆在官署裏不肯回家,“獨不肯休,坐曹治事”。上司薛宣見狀,就勸他回家,讓他“歸對妻子,設酒肴,請鄰裏,一笑相樂(le) ”。薛宣真是一位諳人性、重和諧、體(ti) 恤下屬的好領導。
到了唐代,不但實行了數百年的“五日一休沐”改為(wei) 了“旬休”,也就是“十日一休沐”,節假日製度也趨於(yu) 定型,春節和冬至的假日,已定型為(wei) 七天,這在《唐六典》和《假寧令》中都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假寧令》是唐代關(guan) 於(yu) 官吏節假日的法令,假日範圍包括春節、冬至諸大節令及紀念日、皇帝生日,田假(在五月)、授衣假(在九月),婚喪(sang) 嫁娶、掃墓及外官任命後的製裝假等。隻是唐代的節日假名目繁多,除了春節和冬至的假期外,還有清明假四天,八月十五、夏至、臘日各三天,其他還有正月初七、正月十五等二十個(ge) 節日各一天,也就是說,唐代的節假日,總共是放假四十七天。
唐代的節假日還有一點與(yu) 現在不同,那就是現在節假日加班有工資和補貼,不加班就沒有。而唐代“法禁頗寬,恩禮從(cong) 厚”,官吏們(men) 在節假日,不但可以休沐娛樂(le) ,還可以得到官方的遊宴安排和“過節費”,讓官員既過了節,又得到了賞錢,真是快樂(le) 無比。
元朝時期,雖然沿襲了“十日一休沐”的旬休製度,但節假日驟然減少,不但很多節日沒有假期了,春節的放假天數也大大縮減,由原來的七天一下子降到了三天。到了明代,盡管春節自正月初一開始,“文武百官放假五日”,包括元宵節的假日也相對延長了,但旬休製度被完全取消,改成了一月一休製,羊毛出在羊身上,總的來看,明朝的節假日,比起元朝來,又有了進一步的緊縮。
清朝基本上沿襲了明代的休假製度,但它把冬至、春節、元宵三個(ge) 比較接近的假日,連在了一起,變成了“黃金月”,從(cong) 年末的十二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到新年的正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實行封印放假,這期間,官員各自回家,官府停止辦公。這也是清朝的特殊休假舉(ju) 措。但正像上麵說的,官員們(men) 總的休息時間並沒有增加,除了這個(ge) “黃金月”之外,其他的節日休假和例行的月常公休,都一概消失,沒有那回事了。
每到封印之日,官員們(men) 皆大歡喜,樓堂館所,歡聚一堂,“以酬一歲之勞”,“萬(wan) 騎齊發,前門一帶,擁擠非常,園館居樓,均無隙地矣”。“黃金月”也存在不少弊端,官府停止辦公,不但給急於(yu) 辦事的老百姓帶來不便,也讓一些不法之徒借此機會(hui) 行凶作惡。那些地痞流氓之所以“毫無顧忌”,就是因為(wei) 官府放假長達一個(ge) 月,“官不辦事也”。
北京晚報 劉紹義(yi)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