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全國開展工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

發布時間:2024-02-07 15:39: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按照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等三部門近日下發的通知,自4月1日起,全國各省份將試點開展工傷(shang) 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如何開展?主要利好哪些群體(ti) ?怎樣申請辦理?

  據記者了解,各省份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人社部門將選擇40%以內(nei) 的本省地市啟動試點。試點地市有需求的人員,持社保卡或電子社保卡,就可以在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跨省異地就醫住院工傷(shang) 醫療、住院工傷(shang) 康複以及輔助器具配置費用。

  “這將極大解決(jue) 工傷(shang) 人員‘跑腿’報銷醫藥費和墊資治療等痛點。”河北唐山市一家大型機械製造公司工傷(shang) 業(ye) 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職工出現重大工傷(shang) 時,由於(yu) 傷(shang) 情複雜,傷(shang) 者往往需要到一線城市救治。發生的異地就醫費用得個(ge) 人或企業(ye) 先墊付,後期再憑發票審核、手工報銷,有時甚至要將近一年才能到賬。實行直接結算後,職工拿著社保卡就直接走工傷(shang) 保險報銷支付。

  截至2023年末,我國基本工傷(shang) 保險參保人數首次突破3億(yi) 人,達3.02億(yi) 人,同比增加1054萬(wan) 人。開展工傷(shang) 異地就醫結算,無疑將利好參保人員,特別是有利於(yu) 更好維護危險化學品、礦山、建築施工、交通運輸、機械製造等工傷(shang) 風險相對較高行業(ye) 職工的權益。

  隨著社會(hui) 流動性增強,工傷(shang) 異地就醫結算的需求不斷上升。

  “除了在職職工,還有一類‘老工傷(shang) ’群體(ti) 。他們(men) 需要長期治療,其中不少人退休後跟隨子女外遷到其他省份居住。有了這個(ge) 政策,他們(men) 看病就會(hui) 更加方便。”山東(dong) 一家二甲醫院醫保科負責人說。

  那麽(me) ,具體(ti) 試點如何開展?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工傷(shang) 保險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試點地區將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先納入住院費用,先期以異地長期居住(工作)和異地轉診轉院人員起步,優(you) 先聯通異地就醫集中地區。

  試點地區可根據實際確定直接結算協議醫療機構的數量,聯通一家上線一家。各省份至少要確定一家協議康複機構和一家輔助器具配置機構,可根據推進情況逐步增加。

  有需要的人員怎樣申請辦理?

  試點期間,異地就醫人員僅(jin) 限於(yu) 在參保省外居住生活或工作半年及以上的,以及因醫療條件所限需要轉診轉院到參保省外就醫的工傷(shang) 職工,並且要完成工傷(shang) 認定、工傷(shang) 複發確認、工傷(shang) 康複確認或輔助器具配置確認。

  跨省異地就醫前,工傷(shang) 職工要向參保地經辦機構進行備案並經審核同意,具體(ti) 手續可通過國家社會(hui) 保險公共服務平台、人社政務服務平台、掌上12333App、電子社保卡等全國統一服務入口,或參保地經辦機構窗口辦理。

  為(wei) 避免職工過於(yu) 頻繁地變更就醫地,引導職工有序就醫,通知規定試點期間參保省份可合理設置職工變更或取消備案的時限要求,但原則上不超過6個(ge) 月。

  還有不少職工關(guan) 心,當前各省份的工傷(shang) 保險藥品目錄、住院標準等都不相同,那麽(me) 到異地就醫後,工傷(shang) 人員享受的待遇到底是按照參保地還是就醫地的標準?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工傷(shang) 保險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住院工傷(shang) 醫療費、住院工傷(shang) 康複費,執行就醫地的工傷(shang) 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shang) 保險藥品目錄、工傷(shang) 保險住院服務標準以及工傷(shang) 康複服務項目等有關(guan) 規定;輔助器具配置,則按照參保地有關(guan) 規定執行。

  此外,為(wei) 了便利人員流動,跨省異地長期居住(工作)人員在備案有效期內(nei) 異地就醫的,在就醫地享受工傷(shang) 保險費用結算服務,執行就醫地政策;確需回參保地並在當地就醫的,則按照參保地標準結算工傷(shang) 保險費用。

  上述負責人提示,對於(yu) 住院夥(huo) 食補助費,以及因異地轉診轉院發生的到統籌區外就醫所需交通食宿費,不能實現直接結算。這部分費用需回到參保地,由經辦機構按照參保地政策審核報銷。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