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文化過大年②】“村晚”直播火出圈 鄉土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編者按:從(cong) “非遺”到“村晚”,從(cong) 戲曲演出到“博物館裏過大年”,龍年春節臨(lin) 近,各地迎新春活動的文化味更濃厚。央廣網策劃推出《央廣時評·文化過大年》係列評論,共3期,與(yu) 您共話文化年、涵養(yang) 家國情。
近來,隨著龍年春節臨(lin) 近,一場場各具特色的“村晚”正在多地鄉(xiang) 村開場。在湖南湘西苗寨中,身穿苗族服飾的男女老少齊聚鄉(xiang) 村活動廣場,吹拉彈唱、載歌載舞,現場其樂(le) 融融;在山西臨(lin) 汾,當地村民演奏起晉南“非遺”威風鑼鼓,熱火朝天的氣氛瞬間將年味“拉滿”。我國一南一北的兩(liang) 場鄉(xiang) 村活動還通過直播平台連線到一起,吸引了全國上千萬(wan) 受眾(zhong) 在線觀看。
原本,“村晚”豐(feng) 富的是鄉(xiang) 村生活。現在,通過網絡直播,“村晚”迅速走出山鄉(xiang) ,走進更多人的視野。這不僅(jin) 讓更多人了解到各地鄉(xiang) 村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還讓各地的土特產(chan) 、好風光廣為(wei) 人知,從(cong) 而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ti) 驗,給各地土特產(chan) 和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打開新的市場空間。譬如,前幾天,百餘(yu) 名江蘇遊客乘坐新春高鐵專(zhuan) 列,專(zhuan) 門前往浙江麗(li) 水體(ti) 驗當地“村晚”魅力。在北京大興(xing) 黃村鎮,“村晚”大集正式開集,來自全國17個(ge) 省份的600多種地方特色產(chan) 品、對口幫扶縣名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等一一亮相。
這些“村晚”的流量紅利和IP價(jia) 值在線上線下被持續挖掘和釋放,既推動著各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創新性發展,又進一步拓寬了鄉(xiang) 村發展的路子,最終受惠的是各地的老百姓。
日前,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堅持農(nong) 民唱主角,促進“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zhong) 性文體(ti) 活動健康發展,繁榮發展鄉(xiang) 村文化。各地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村晚”,特別是要充分運用好網絡短視頻平台、網絡直播平台等渠道,做好當地“村晚”等文旅IP的推廣,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更好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央廣網特約評論員林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