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用民族音樂講述中國故事
新華網華沙2月26日電(記者張章張琨)音樂(le) 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中國民族音樂(le) 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ti) ,是中外跨文化交流的理想橋廊。春節期間,中央民族樂(le) 團在歐洲進行巡演,用民族音樂(le) 向歐洲觀眾(zhong) 講述中國故事,介紹中國文化。
前後曆時近一個(ge) 月,在法國、德國、奧地利、波蘭(lan) 、匈牙利、塞爾維亞(ya) 等多個(ge) 歐洲國家進行了九場演出。在巴黎凡爾賽宮皇家歌劇院的首場演出是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開幕,隨後,中國民族音樂(le) 還奏響在維也納音樂(le) 廳、柏林愛樂(le) 音樂(le) 廳、華沙國家愛樂(le) 音樂(le) 廳、布達佩斯藝術宮等歐洲著名音樂(le) 殿堂。
中央民族樂(le) 團團長趙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wei) 了這次歐洲巡演,樂(le) 團專(zhuan) 門編排了這場《天地永樂(le) ·中國節》。“傳(chuan) 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ge) 節日背後都有它的傳(chuan) 說、故事,以及相應的習(xi) 俗,除了已經在全世界家喻戶曉的春節,元宵的燈會(hui) 、端午的龍船、七夕的愛情故事……我們(men) 希望將這些也介紹給歐洲觀眾(zhong) 。”
講好中國故事是中央民族樂(le) 團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作為(wei) 樂(le) 團掌門人的趙聰為(wei) 此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法和形式。“《天地永樂(le) ·中國節》包含大量創新內(nei) 容,除了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融入音樂(le) 中,讓抽象的音樂(le) 更具故事性之外,在服裝的選擇、和聲和肢體(ti) 的運用方麵也都下了很多功夫,作品反複打磨,目的是達到更好的傳(chuan) 播效果。”
不論節目構思編排如何巧妙,檢驗傳(chuan) 播效果的試金石還是市場。中央民族樂(le) 團歐洲巡演經紀公司吳氏文化傳(chuan) 媒國際演出部總監張曉蕊告訴記者,此次巡演的門票都是通過當地合作方的渠道出售的,從(cong) 柏林到華沙,每場演出都是一票難求的狀態。“事實證明,即使在歐洲這種音樂(le) 欣賞水平很高的地方,中國一流院團也能得到市場充分認可。”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中國民族音樂(le) ,其美妙和震撼超出我的想象。”波蘭(lan) 觀眾(zhong) 阿萊克斯在演出後說,“雖然大多數樂(le) 器都叫不上名字,但音樂(le) 的語言是相通的,歐洲人欣賞起來完全沒有障礙。”
曾到過歐洲、美洲、亞(ya) 洲、大洋洲的五十多個(ge) 國家及地區的趙聰表示,像中國這樣重視自己本民族音樂(le) 的國家並不多,我們(men) 沒有理由不對自己的音樂(le) 充滿自信。“以前我們(men) 說走出來就是成功,但隨著自信的增強和經驗的積累,在國際舞台奏響中國音符,讓世界聆聽中國故事才是實實在在的成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