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期刊走進直播間 核心競爭力還是好作家好作品
昨晚8點,《收獲》主編程永新、作家餘(yu) 華、蘇童做客“與(yu) 輝同行”抖音直播間,與(yu) 董宇輝一起暢談文學,暢談《收獲》。這是國內(nei) 頂級文學期刊再度與(yu) 主播董宇輝聯手。直播進行兩(liang) 個(ge) 半小時,全年6期的2024年《收獲》雜誌共售出7.32萬(wan) 套,2024全年4期季刊《收獲長篇小說》雜誌共售出1.5萬(wan) 套,共計銷售額超1246.2萬(wan) 。直播過程中最高實時在線人數超過48萬(wan) 人,這些熱愛文學的人們(men) 一起度過了兩(liang) 個(ge) 半小時的快樂(le) 文學時光。
越來越多文學期刊跟進直播
“上直播間是一種新的形式,它可能是一種非常好的嚐試,把文學好作品、好作家能夠真正送到讀者手中。這個(ge) 方式被證明有效,那我們(men) 就有必要去嚐試。”《收獲》主編程永新表示,中國老中青三代的文學讀者規模驚人,等待大家用各種方式去走近。
一個(ge) 多月前,《人民文學》雜誌開啟破冰之旅,率先走進“與(yu) 輝同行”抖音直播間,這場直播活動累計觀看人數895萬(wan) ,最高同時在線70多萬(wan) 人,獲得上億(yi) 次點讚。當晚8點至12點,《人民文學》2024年全年訂閱在4個(ge) 小時內(nei) 賣出了8.26萬(wan) 套,99.2萬(wan) 冊(ce) ,成交金額1785萬(wan) ,銷售碼洋1983萬(wan)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jun) 表示,此次直播的成績反映出,文學的讀者“還在”,但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找到他們(men) ,優(you) 秀文學作品也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被讀者們(men) 看到。
隨著《人民文學》《收獲》先後進入董宇輝直播間,文學期刊傳(chuan) 播的新生態也由此開啟,可以預料的是,將有越來越多的後來者會(hui) 持續跟進,積極擁抱這一全新變化。《北京文學》執行主編師力斌說:“文學期刊傳(chuan) 播手段的變化,能喚起國人文化消費新的潮流,這是特別好的事情。”
“我們(men) 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並做出了具體(ti) 預案。”《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告訴記者,《詩刊》社也將走進董宇輝直播間,但具體(ti) 時間目前還尚未確定。李少君坦言,文學期刊單純依靠傳(chuan) 統發行渠道征訂已存在不少困難,試水直播間尋求新的突破,嚐試新的傳(chuan) 播方式,提振了大家的信心。
“文學期刊走進直播間,找到這個(ge) 時代的讀者和純文學之間的新的通道,會(hui) 帶來整個(ge) 行業(ye) 生態的變化。”《十月》雜誌執行主編季亞(ya) 婭表示,《十月》也有進直播間的策劃,“但並不是意味一定要走進董宇輝的直播間。”在季亞(ya) 婭看來,《人民文學》《收獲》不僅(jin) 是自己打了個(ge) 漂亮仗,也給行業(ye) 帶來了紅利,“現在是資本對文學期刊有興(xing) 趣了,渠道商主動來找內(nei) 容;而之前,很多直播間根本不接文學期刊這個(ge) 品類。這甚至可以是行業(ye) 的一個(ge) 轉折點,接下來很多期刊或許都會(hui) 從(cong) 關(guan) 注經濟收益轉換到關(guan) 注影響力,都會(hui) 從(cong) 傳(chuan) 統發行渠道轉向網絡銷售渠道。”
核心競爭(zheng) 力還是好作家好作品
文學期刊紛紛走進直播間,獲得喜人的數據,但文學期刊人的態度是冷靜的。
李少君認為(wei) :“《人民文學》《收獲》在直播間火了,不能代表後來跟進的都一樣爆火,董宇輝推薦了不少圖書(shu) ,但真正爆火的隻有《額爾古納河右岸》等少數圖書(shu) 。”對此,季亞(ya) 婭也認為(wei) ,“如果受眾(zhong) 單純因為(wei) 頭部主播的影響力,因為(wei) 好奇看到了《人民文學》《收獲》這還不夠,還要看真正的讀者最後能沉澱下來多少。”在她看來,與(yu) 轟動效應相比,更應該關(guan) 注的是讀者穩定的增長,閱讀量的持續增長。“在董宇輝的直播間,到底是因為(wei) 個(ge) 人魅力買(mai) 單,還是真正因為(wei) 喜愛文學而買(mai) 單,這還需要不斷觀察。”
但無論怎樣,文學期刊的推廣和營銷已成為(wei) 一個(ge) 嶄新課題,與(yu) 之相伴而生的是,文學期刊或將麵臨(lin) 新一輪洗牌。師力斌預測道,文學期刊將有一個(ge) 優(you) 勝劣汰的過程,辦的好的會(hui) 越來越好,辦的差的會(hui) 舉(ju) 步維艱。
麵對變局,季亞(ya) 婭坦言:“我們(men) 希望找到的是一個(ge) 穩定的、可持續的,真正閱讀文學內(nei) 容的橋梁,這需要不停地探索。”她認為(wei) ,文學期刊還是應該抱團取暖,文學期刊行業(ye) 應該聯合起來,加強自身的話語權,同時可以嚐試各種期刊聯合起來做直播間,每家輪換與(yu) 讀者互動,逐步積累流量。
無論傳(chuan) 播渠道發生怎樣的變化,文學期刊人都堅信踏踏實實辦好刊物才是核心所在。李少君坦言:“我們(men) 不會(hui) 因為(wei) 進入直播間就動搖辦刊的宗旨,當然也會(hui) 聽取讀者意見,不斷優(you) 化內(nei) 容。”師力斌也認為(wei) ,原創文學在任何時代都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做好文學期刊最根本還是推出好作家、好作品。
本報記者 路豔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