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韓子勇委員:青春力量賦能非遺傳承

發布時間:2024-03-04 11: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韓子勇委員:

  青春力量賦能非遺傳(chuan) 承

  光明日報記者韓業(ye) 庭采訪整理

  過去一年,我赴各地調研、考察等20餘(yu) 次,很多內(nei) 容與(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相關(guan) 。

  在江西上饒的望仙穀,有幾個(ge) 年輕人把廢棄多年的采石場打造成火爆的景區。這個(ge) 景區的設計,借用了武俠(xia) 遊戲場景,街道、建築、水係、山石、樹木,構成一個(ge) 完整的聚落,經營的內(nei) 容包含了當地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元素,成為(wei) 當地一處精心設置的文化奇觀。這個(ge) 項目是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由年輕人做起來的,思路新,出手不凡,處處考究,遊客也多是年輕人。

  其實不隻是望仙穀,過去一年,我們(men) 可以觀察到,越來越多年輕人通過新媒介展示非遺、體(ti) 驗非遺,他們(men) 對非遺傳(chuan) 承越來越有興(xing) 趣、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有底氣。這使我認識到,媒介的力量不僅(jin) 在於(yu) 傳(chuan) 播,而且還能參與(yu) 到傳(chuan) 承中。海量的短視頻、紀錄片等,讓更多人逼真地看到非遺的肌理,多維闡釋讓受眾(zhong) 明白其中的奧妙。在這種情況下,非遺不再隻是“地方性知識”或是隻長在某處的“土特產(chan) ”,即便不是那個(ge) 地方的人,也能成為(wei) 那裏的非遺傳(chuan) 承人。我們(men) 已進入信息文明時代,在非遺傳(chuan) 承人這方麵應更多考慮年輕人。他們(men) 有想法,愛創新,有新審美,在講述非遺故事的同時,可以用新理念、新手段、新技術、新話語賦予傳(chuan) 統文化新的光彩。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4日 08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